郭苏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ppt
《郭苏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苏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基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郭苏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一、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狭隘性,1“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期性,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三年或四年的有限时间),2“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封闭性,难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学校和企业的有限岗位),3“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人才的成长轨迹完全吻合,(量身定做是一种乌托邦理想,甚至是臆想),包起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78级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业余时间读完大学)李斌,上海液压泵厂数控工段工段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本科毕业,开发五种类型共
2、17台进口数控机床的加工功能,开发新产品55项,公关项目162项。(半脱产读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越是细密,越要质疑其合理性(教育者的介入越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弱;教育者的主观性越强,误导和偏向的可能性越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 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二)何谓“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整个学制阶段针对学生发展所作的改革性安排,是对整个培养设计的概括性提炼,是对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界定一个“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几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课程的安排、学生的管理、制度的设计 二是
3、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与课程体系的差别在于,这一界定更为宏观,主要突出工学结合、做学结合 三是从人的发展规律的角度:每一阶段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认知水平与教学训练的关系,(三)构建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1“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开放性特征,(时间、空间、跨学科、跨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岗位要求的跨领域学习),2“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发展性特征,(新陈代谢,不断追踪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3“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归纳性特征,(不断对新的技术和操作进行规范文本的转化),4“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弹性特征,(法无定法,有较大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
4、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二、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一)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意义,1从办学模式来看,必须根据就业需求决定招生规模,安排教学内容,必须开辟较为畅通的就业途径。,2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需要几个基本条件:,(1)要决定怎样的技能才是企业岗位所需要的,既是企业所需,也是学生就业所需(岗位待遇等适合毕业生),(2)技能的教学是靠训练来完成的,职业学校必须营造能够训练技能的环境,(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设计本身,也需要有丰富实际经验的
5、企业技术人员来参与。,兼职教师和带教师傅是一支不可少的师资力量。,(二)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局限,1企业资源流动性与教育教学稳定性的矛盾,决定了校企合作难以持久,项目目标难以达到,2企业资源片断性与教学内容和过程完整性的矛盾,决定了单一企业能够提供的资源很有限,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3企业资源粗放性与教育教学精细化的矛盾,,决定了对企业教育资源很难不做提炼地直接搬取,4.最基本的矛盾:学校和企业利益不一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受到市场制约: 企业通过市场取得劳动力和人才 学生通过市场选择职业、就业上岗,三、工学结合是人才模式中最富创新力的部分,也是最需要谨慎对待的部分,(一)工学结合在整个模式
6、中是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性;学校与工厂两个类型的基本划分;教学模式的规范性、有效性、普适性和可控制性都有待验证,工学结合只能是全部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环节或几个片段。,(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根据专业设计合适的工学结合方法,1.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要素,时间要素(学制安排) 场所要素(校内校外两个类型的实训条件) 方式要素(做学结合、做学一体、项目教学、教学型实习) 【企业要素的融入(岗位、技能、行业特征、企业要求、文化环境)】,2.从三要素看几种模式构建,3.在一个大模式下的细化模式,广州机电“三个中心、三层递进”的培养模式主线,4.在一个专业中的细化模式
7、,上海大众工业学校汽修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一)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水平,有两个衡量维度,1就业紧密度: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就业的机会或可能性。这一指标要注意两个需求的平衡,即学生能够就业(企业需要);学生愿意就业(符合学生意愿)。 2岗位可行性:岗位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可行性。因为有些岗位训练成本高、技术保密度高、安全要求高,影响了学生上岗训练的可行性。,两个维度的组合形成四种类型,容易进入工学结合误区的专业:,服装专业:服装制造业的流水线,不适应学生就业;服装设计和销售,适合就业但岗位较少。解决办法:学校可以举办校办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 物流
8、专业:搬运工和仓库管理,不适应学生就业;物流信息化管理适合就业但岗位较少。解决办法:做强校内实训,开展订单班取得企业实习资源。 电子专业:电子产品制造业流水线,不适合学生就业;电子产品维修业、销售业适合就业,要寻找这些企业岗位,并用校内实训弥补。 会计专业:商店超市收银员岗位,不适合学生就业;企业的核算、统计岗位适合就业,但岗位较少,要注重校内实训和订单培养。,(四)四种类型的工学结合分析,1类型一,就业紧密度高,岗位可行性高,护理专业,案例:上海高等医药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全程工学结合,每学期都有下医院实习,并辅以校内先进实训设备的实训。教师均为双重身份,既是教师,也是护士。 (评注:护理岗位
9、的特殊性,医院不是真正的企业,而是具有福利事业特点的行业。没有市场竞争,没有用于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密和垄断)。,汽车维修专业。,案例:上海大众工业学校汽车专业,根据校企合作条件,探索多种工学结合形式。,汽修专业多种工学结合类型,引厂入校(上海大众工业学校) 订单班(杭州技师学院) 小模块自主办学模式(广东肇庆工贸学校) 双元制(上海城市科技学校) 校办企业全面渗透模式(皖江职教中心) 1+2专业课转移异地合作学校模式(恩施职高),(评注:汽车专业总体上校企合作条件较好,所以发展充分。各地随时同一专业或类似专业,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却五花八门),2类型二:就业紧密度高,岗位可行性低,数
10、控专业,数控专业就业岗位质量高,但是生产岗位难以提供训练,主要是报废成本太高。校内训练提供了循序渐进、技能全面的训练条件。可以强化教学性。 案例:浙江工业高职学院、上海城市科技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小班化、模块化、项目化”培养模式。专业训练主要在第三、第四学期。主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教师实行小团队、知识与技能结合模块教学、部分生产项目推进真实生产实践。,城市科技学校数控专业的专业训练安排,会计专业,案例:广州财政学校会计专业:“按岗教学,分阶实习,双证融合”模式。校内实训的模拟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构架图,(评注:校内实训仍然是学生在校技能训练的基本形态。学生在就业
11、之前,难以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训,即使有一些企业可以得到实训机会,但受限制大,教学手段难以贯彻,教学目标难以制定并实现。校内实训的最大价值是可以按照教学规律开展训练,循序渐进,边学边干,允许出错并在改错中得到提高,符合学习规律。),3类型三:就业紧密度低,岗位可行性高,是那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报酬低的各类岗位。各类专业都会有这类貌似对口的岗位。是似是而非的实习实训岗位,需要清理和制止。 制造流水线的简单操作工,简单搬运工,超时出纳员,宾馆餐厅服务员等。,4类型四:就业紧密度低,岗位可行性低,这类岗位看似没有可行性,但是要区别两种情况: (1)通过补贴专业,就业紧密度提高(如焊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郭苏华 人才培养 模式 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