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方案参考.doc
《盖梁施工方案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施工方案参考.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盖梁施工方案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贝雷架支承点的施工为减少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发生的处理费用,支架搭设为门式支架。在已检测合格的桩位或承台上,安装绑扎好墩柱钢筋,经过监理验收合格后立模,立模、砼配合比均按墩柱的有关要求施工,浇筑砼的高程控制以桩顶(或承台顶)高程为基准,如果现场发现桩顶高程与自然地面相差太大,在征求有关人员意见后,适当调整,总之支承点顶面部份不可露出自然地面,以免影响观瞻。1.2场地平整因进行破桩作业造成施工现场场地高低起伏不平,坑洼很多,需要用机械做平整处理,并碾压密实,确保基础的密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同时方便车辆行走和施工方便。对盖梁施工范围内高出支承点顶面部份的土方用挖机
2、清理平整,以不影响搭设支架为原则,盖梁施工完毕要用机械将该部份铺平恢复原状。 2. 支架搭设2.1材料到场后搭设前需进行检查范围:门式架是否完整有无脱焊,斜撑是否脱落分离;止滑扣是否完整;门式架底部插连接销处是否堵塞;顶托是否旋转自如;门式立杆的锈蚀,损伤是否严重等;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尽快处理,避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2.2 贝雷架的安装使用吊机配合(也可以人工安装),在需搭设支架附近或直接在搭设点上安装。具体操作如下:在搭设处顺盖梁方向横向摆放枕木,以每片贝雷片下两根为宜,从盖梁中心向两边分别安装,第一组两片贝雷片依墩柱直径为宽度用拉杆(或角铁、花兰螺丝等)固定组成框架,注意调平后,用方木撑牢,
3、然后按4人1组依次进行安装,随着贝雷片的加长,两片之间要及时加以连接固定形成整体,必要时用方木撑牢,以免发生扭曲。安装前须准备铁锤、撬棍、木楔等。遇到地面高差太大处,用机械配合,此时不可图快,吊装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高差太大,施工人员站在地面上不便操作,需要在贝雷架上时,要求在贝雷架上搭设简易平台,顺胶合板长度方向钉23根2m长的方木横放在贝雷架上即可,每装一组就必须将其连成整体,避免晃动减少不安全因素。要求的长度拼装成功后,检查是否水平,插销是否完整插入其中,尾部的止脱扣要全部安装不得遗落,上、下宽度是否一样等,为减少贝雷架承载后的挠度,并增加稳定性,要求在贝雷架跨中用枕木支垫,缩短受力跨
4、径,悬臂处也同样处理。经检查没有问题后,进行铺设16工字钢。16工字钢由整根断开一分为二,每段3m,间距以横向中心线为准按61cm依次排开,为增加稳定,建议用18#铁丝将16工字钢和贝雷架绑扎起来,禁止用电焊焊接。搭设门架前,根据布置图进行划线改进布置尺寸,搭设门式架时,建议下部也用上顶托,可防止顶托与16工字钢间产生滑动。因为门式架组成框架是191.2cm182.9cm,通过受力计算需排成61cm61cm(拼装尺寸附后)即由12榀组成一个单元,所以每组必须有56人才能进行正常作业,(具体每组支架的搭设高度,要求施工员根据墩柱高度,盖梁底模板、方木、托梁,以及贝雷架的高度检算门式架和连接销占据
5、的高度,然后通过上、下顶托和高度91.4cm的矮门式架调整,这个工作必须在搭设门式架前完成,下顶托的调节高度就要由此产生(注:尽可能将顶托高度缩短在15cm的范围,保证门架稳定;受力性质较好)。第一层搭设要保证门式架横平竖直,纵横一条线为上一层搭设创造有利条件。调整好后,用脚手架钢管在门式架底部纵、横方向扣上扫地杆,使门架组成一个牢固的框架,然后在第一层架顶部铺简易工作平台,继续第二层、第三层的搭设。为了保证搭设的质量及安全,必须有专人在地面负责查看搭设过程中是否有歪斜现像及不安全因素,现场施工员也必须经常巡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该及时加固的,决不能拖延。整体支架搭设完毕,须在顶部用脚手架钢管
6、再扣一道水平箍,然后从顶层到底层扣上十字斜撑,要求钢管与门式架立杆接触点必须用转向扣件全部扣牢,不许遗漏。由于门式架是定型产品,在墩柱附近布置不了完整支架,所以就需要用脚手架钢管来调整。因为在墩柱附近受力相对较小,可将钢管立杆与钢管扫地杆、水平杆用十字扣连接来受力,此项工作在整体支架基本完成后再进行。整体支架搭设完毕,还必须在支架顶部安设一道高1.2m的拦腰杆,立杆部份用短钢管与门式架连接,以2m一根为宜,要求牢固可靠。然后在支架的端部以不影响吊装及交通为原则搭设上、下楼梯。楼梯按121.9182.9cm的框架单体排列与支架用钢管连接铺上梯子和踏板,周围挂上安全网即可。门式支架的搭设按照支架布
7、置图进行搭设,不得随意变更其间距。3. 底模铺设3.1 安装底模根据支架设计图,底模用防水胶合板,肋木用1010cm的方木,方木的间距为20cm,按照支架布置图的尺寸进行布置,托梁用10工字钢,I10工字钢的间距按照支架布置图的要求进行布置。由测量工测出设计墩顶高程,在墩柱上做好标记,牵上弦线,装上顶托,以弦线为准下量22cm为顶托面标高。具体操作是:在4个柱边点的顶托先调到位,然后牵弦线,在盖梁外框线上的两排顶托要依此弦线调到位,其余的顶托装上后基本到位,不要超出那两排顶托的高度即可,然后摆放托梁,直接放在已调好的两排顶托上,两点定一直线顺桥向布置,30根托梁依次铺好,牵弦线检查水平,适当调
8、整,无大误差后铺肋木。肋木按20cm一根横向通长布置,方木使用18#铁丝和I10工字钢进行连接固定,原则是外边的两条净宽为179.5cm(149.5cm)方便以后夹侧模,具体铺设位置,以墩柱中心点为准在两柱间牵一弦线,按盖梁的结构尺寸外边线分别铺两边的肋木,定好位以后,按规定的间距依次放好其余的肋木。因方木通常为2米,而托梁间距为61cm,肋木就会有一部份悬在两根托梁间,所以接下来的肋木就必须有一段与之重合,绝不能有空悬的部位,已摆放好的肋木,与托梁、胶合板接触面应无砼残渣,铁钉等。3.2 底模材料的选用和布置胶合板要求用崭新的,表面发光、质量较好的那种黑板,要根据胶合板的规格确定好铺设的方向
9、,保证盖梁底要么是横缝,要么是纵缝,不可纵、横缝均出现在一个构造物上(建议顺桥向留纵缝,即胶合板均裁成180cm或150cm使用)。选好方向后将胶合板轻轻放到位,不要使肋木位置错动,以中心线为准(胶合板顺横方向做中点记号)钉在肋木上,每根肋木都必须和胶合板钉在一起,防止走位。对于墩柱处的两块模板应事先就按跨径定位,以长1975cm普通盖梁为例,(墩柱直径为1.4m,跨径为9m)(9-1.4)0.915=8.32,布置8块整板,(9-1.4-80.913)2=0.148按14cm考虑,即墩柱处用2块板,靠内侧以14cm为外边到圆孔边距离在胶合板上割开半径为70cm的半圆,另一块也割一个半径为70
10、cm的半圆,该半圆到板边的距离根据图纸的尺寸确定,两个半圆合起来就可以套在墩柱的外围,考虑到墩柱施工尺寸不会很标准,割半圆时,可以适当加大尺寸,如半径70cm改成71cm。实际安装时,用小木楔塞住墩柱与胶合板间的缝隙,然后用水泥膏(腻子)堵缝,防止浇筑砼时漏浆。胶合板间隙首先采用双面胶进行堵缝,不得采用透明胶布进行堵缝。底模平面部份铺好后,要由测量工进行标高测量核实,要求测板面5个点,即4个角点,一个中点,均符合要求后,施工人员要将尚未到位的顶托全部旋转到位(注意不可顶起托梁)。3.3悬挑部份的模板铺设悬挑部份的模板铺设,要求根据图纸尺寸做一个三角架(形式附图后)在三角形架部中心钉铁钉,两端牵
11、弦线对中墩柱中心,高程同样照此办理,注意在没有铺胶合板前,须扣除胶合板的厚度1.8cm,上、下调整用实木木楔,木楔要与支撑木钉在一起,避免挪位,固定好三角支架后钉胶合板。胶合板的长度要求正好符合盖梁尺寸,方便立端模和摆放钢筋,三角架也不可超长,以超出底板34cm为宜,避免今后给穿钢铰线束和张拉造成麻烦。8#、9#、10#的盖梁底模有48.30,平面部份有斜角,悬挑部份的底板宽大于180cm,下料时注意! 4. 支架预压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支架搭设完成需要进行预压,以同样单位面积的重量放在底模上,观测支架的沉降量及挠度。现场实施可以用钢铰线,在贝雷架的跨中、墩柱附近、以及悬臂端部两侧各布置一个观测
12、点,并预先做好标记,记录高程,然后加载,可以将预压重量按50%、80%、100%分三次加载上去,观测贝雷架的高程变化,100%的荷载加上后观测一次,过24小时后再观测一次,下挠的数据符合规范要求后,就可以进入下道工序。5. 钢筋安装5.1钢筋成型因为是预应力砼,所以该钢筋非常简单,#、#均为普通直条筋,接长时,按双面焊5d,焊缝宜长不宜短,焊缝饱满无夹渣、砂眼、保证焊接完毕的钢筋轴线一致,两端弯钩在一个平面,#的弯曲位置要符合要求,箍筋尺寸符合要求,注意变截面处箍筋的递减(或者递增)数据,保证安装时间距符合设计要求。5.2钢筋安装在底模上放出主筋的位置(主要是2#筋),然后顺盖梁横向放上方木,
13、将2#筋摆放到位,利用两根墩柱上预留的钢筋焊一个高185cm的支架,临时支撑钢筋方便绑扎,将#筋依次摆放,拼成一排,端部用方木敲整齐(2#同样如此)然后按设计图纸画出箍筋间距。套箍筋时,注意每组三个箍筋所套的钢筋根数不同,位置不同,(建议先将中间一个箍筋绑扎牢固,再套另外两个)箍筋装完与#筋绑扎牢固,抽出#筋下的方木(禁止用钢筋或其他借力杆直接将作用点放在底模上避免弄坏底模),将#筋与箍筋接触点绑扎牢固,其余的筋依次绑扎成到位。施工人员必须注意:绑扎时,扎丝要正、反穿入,即两相邻的扎丝绑扎成型后,应该呈“八”字型,这样整体骨架才不会变形,发生歪倒现象。在底模上按梅花型布置垫块,将临时支架拆除,
14、钢筋落到位,没有变形和错位后,这道工序暂时告一段落。钢筋骨架安装完毕,要求:1)#、#筋与箍筋的转折点必须密贴,避免人为减少构件受力截面;2)#、#筋的弯钩部份要垂直在一条线上,方便以后焊接#筋及安装端模;3)各个钢筋位置正确,间距均匀,横平竖直。具体尺寸要求附后。6. 安放波纹管、穿束6.1端模制作用12cm5cm的方木在宽方向放出端模的侧面形状,由此锯开,要求锯缝平整,照此准备45根,先用2根按180cm(或150cm)宽度钉成框架。框架的4条边一定要相互垂直,对角线长度一样,保证方正,钉上胶合板,然后根据中线定出各个锚垫板的位置、孔口和紧固的小眼。根据以往经验,大孔用电钻顺画好的圆圈密密
15、钻上眼,一敲就掉,而用其它工具则不方便,上锚垫板的小眼则必须用配套的电钻钻眼,以此保证锚垫板位置正确。大孔,小眼钻完后,将备好的端模形状的方木钉在板上,加固模板,原则上不能挡住大孔,小眼。端模做好后,施工员必须检查锚垫板的位置正确与否,各种盖梁的锚垫板位置不同,端模也不同,必须两套安装。6.2锚垫板安装将做好的端模斜放在支模处,背面用二根方木支撑牢固(注意防滑)锚垫板的压浆孔必须用黄油封堵,注意压浆孔的方向应朝上方。不能让水泥浆流进,造成堵塞,用配套的螺丝将锚垫板坚固在端模上,将与锚垫板配套的弹簧,放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有23人站在铺有木板的钢筋笼上,用绳子将斜置的端模拉到位,这时须有工人专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方案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