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2_16676.doc
《口腔修复学2_1667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学2_16676.doc(6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1.、印模的分类:答:按次数分:一次印模、二次印模;按患者张口闭口分:张口印模、闭口印模根据是否进行肌功能整塑分:解剖式印模、功能性印模;按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分:压力式非压力式、选择性压力式2、临床上常用的检测牙齿松动度和记录的方法有哪两种?答:以牙齿松动幅度计算:I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1mm.; II度松动.松动幅度12mm. III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mm以牙齿松动方向计算:I度松动.仅有唇舌向或颊舌向松动 ;II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均有松动. ;III度松动:唇(颊)舌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3、 影响固位力的有关因素:脱位力、就位道、牙体预备形式、锥度、表面积、应力集
2、中、常用的固位形、修复体组织面的粗糙度、粘结剂的种类及厚度。4、 比色的方法:选择常用的光源、创造临床比色的中性环境、消除人为因素、迅速浏览比色板、矫正比色结果、比色信息记入。5、 一般石膏粉100g加水45-50ml,人造石膏粉100g加水30-50ml,超硬人造石100g加水20-25ml6、 过渡性修复特点:涉及面广、戴用时间短、易于调改、治疗诊断作用、调节患者心理,提高治疗效。7、 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处理急性症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龋病的治疗、牙周病治疗、拆除不良修复体。全口义齿部分1、无牙颌的解剖标志:(1)上颌:上颌牙槽嵴、上颌唇系带、上颌颊系带、颧突、上颌结节、翼上颌切迹、
3、切牙乳突、腭皱、上颌硬区、腭小凹、颤动线(2)下颌:下颌牙槽嵴、下颌唇系带、下颌颊系带、下颌前弓区、颊侧翼缘区、远中颊角区、磨牙后垫、舌系带、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舌侧翼缘区2、无牙颌的分区(1)主承托区:指垂直于牙合力方向的区域,是承受牙合力的主要部位。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颚穹隆、颊棚区等。(2)副承托区:指与牙合力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区域,包括下颌牙槽嵴的唇颊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3)边缘封闭区:指义齿边缘接触的应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区、此区不能承受压力(除后堤区外)但可紧密贴合包裹基托边缘,是空气不能进入期间,从而使基托和黏膜间保持负压状态,形成良好的
4、边缘封闭,增强义齿固位(4)缓冲区:主要指无牙颌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骨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表面黏膜很薄,不能承受咀嚼压力。3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1)颌骨的解剖形态:固位力的大小与基托面积大小成正比(2)口腔黏膜性质:若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3)基托边缘延伸的范围:上颌基托唇颊面缘应伸展到颊沟内,唇颊系带处的基托应做成“V”字形的切迹(4)唾液的性质:唾液的质和量都会影响义齿的固位(5)重力:直立姿势有利于下颌义齿的固位,但不利于上颌的固位(6)粘合剂的使用:通过增加吸附力和内聚力及义齿与黏膜之间液体的粘稠度;减少义齿与口腔
5、组织之间的间隙4、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因素:(1)良好的咬合关系:正常人在正中咬合时,由于有上下颌天然牙列牙合面尖窝交错的锁扣作用,下颌对上颌位置关系是恒定的,而且很容易重复。(2)合理的排牙:全口义齿的人工排列在原天热牙列的位置,人工牙就不会受到唇颊舌肌的侧向推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基托磨光面应呈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形成挟持力,使义齿更稳定。5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即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1)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咬合位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息止颌间隙(2mm)(2)面部比例测定法:两眼平视,息止颌位时,眼外眦至口裂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3)面部外形观察法
6、:一般天然牙列存在并且咬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唇呈自然接触闭合,口裂约呈平直状,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适宜,面下三分之一与面部的比例是协调的6、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1)大气压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进入基托与黏膜之间,在基托与黏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基托与黏膜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2)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粘着力。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粘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全口义齿的基托组织面与黏膜密贴,其间有一薄层的唾液,基托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黏膜之间产生附着力,唾液
7、本身分子之间具有内聚力,而使全口义齿获得固位。8、 根据牙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类:(1)简单牙合架(2)平均值牙合架(3)半可调节牙合架(4)全可调节牙合架9、 全口义齿的印模要求(1) 使组织受压均匀(2) 适当扩大印模面积:义齿固位力与基托的接触面积成正比,即接触面积越大,固位力也越大(3) 采用功能性印模:去印模时,在印模材料可塑期内进行肌功能整塑(4) 保持稳定的位置:取印模过程吗,应保证载有印模材料的托盘在口腔中保持正确而稳定的位置,避免移动,同时维持一定的压力直到印模材料完全凝固为止。10、 侧向髁导斜度的确定公式L(侧向髁导斜度)=H(前伸髁导斜度)/8+1211、
8、排牙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尽可能恢复患者有个体特征的自然外观:保护牙槽嵴和黏膜组织,部分恢复咀嚼和发音的功能。12、 排牙的原则(1) 牙弓与颌弓相一致(2) 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贴紧牙槽嵴(3) 牙合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并且平分颌间距离(4) 根据上下颌骨的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牙合关系(5) 形成正常的牙合曲线,达到平衡牙合的要求13、 人工牙的排列顺序一种顺序为:上颌左4567右4567 下颌左6754右6754 另一种顺序为:一侧左上4567左下6754 对侧右上4567右下675414、 五因素的理论内容五因素(1)前伸髁导斜度 (2)切导斜度 (3)补偿曲线曲度:全口义齿中所
9、指的补偿曲线多限于上颌3-7颊尖顶相连形成凸向下的曲线 (4)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5)定位平面斜度五因素的关系:(1)髁导斜度与切导斜度为反变关系 (2)补偿曲线度、牙尖斜度与定位平面斜度间为反变关系 (3)髁导斜度或切导斜度与其余任何一因素都是正变关系15、各个牙的排列上下前牙唇舌向倾斜近远中向牙合合面上颌1颈部微向舌侧倾斜或接近直立颈部微向远中倾斜切缘接触上颌2颈部向舌侧倾斜大于上颌1颈部向远中倾斜,大于上颌1切缘高于1mm上颌3切缘稍向舌侧倾斜,颈部向唇侧微凸出颈部向远中,斜度大于上颌1,小于上颌2平齐下颌1切缘唇侧倾斜,而颈部向舌侧垂直高于牙合平面1mm下颌2垂直颈部略向远中高于
10、牙合平面1mm下颌3切缘向舌侧,而颈部向唇侧颈部向远中倾斜高于牙合平面1mm上颌后牙颊舌向倾斜近远中向倾斜牙合平面上颌4颈部微向颊侧倾斜颈部微向远中颊尖与之接触,舌尖离开1mm上颌5垂直垂直颊舌尖均接触上颌6颈部略向腭侧倾斜颈部略向近中倾斜近中舌尖接触,近颊远舌尖离开1mm,远颊尖离开1.5mm上颌7颈部略向腭侧倾斜颈部略向近中倾斜舌尖离开1mm,近颊离开2mm,远颊离开2.5mm名解:(1) 牙列缺失:指患者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修复病例,多见于老年人。(2) 颤动线:是当患者发“啊”音时,软腭发生颤动,标记软腭可动部分前缘的一条假想线,约从一侧翼上颌切迹延伸至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修复 _16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