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 附件 附件 HJ BAT 002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文 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试行 Guideline on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i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lud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n Trial 环 境 保 护 部环 境 保 护 部 2010 年 2 月 目目 次次 前言 1 总则 1 1 1 适用范围
2、1 1 2 术语和定义 1 2 城市污水污泥 1 2 1 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1 2 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1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1 3 1 工艺原理 1 3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 3 3 污泥产生量及计量 2 3 4 污泥预处理工艺类型 3 3 5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 3 6 污泥脱水新技术 3 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4 4 1 工艺原理 4 4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4 4 3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类型 4 4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5 4 5 污泥厌氧消化前处理新技术 5 5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 5 5 1 工艺原理 5 5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6 5 3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
3、类型 6 5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6 6 污泥土地利用技术 7 6 1 工艺原理 7 6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7 6 3 污泥土地利用工艺类型 7 6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8 7 污泥焚烧技术 9 7 1 工艺原理 9 I 7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9 7 3 污泥焚烧工艺类型 9 7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10 7 5 污泥焚烧新技术 11 8 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1 8 1 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概述 11 8 2 污泥预处理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1 8 3 污泥厌氧消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2 8 4 污泥好氧发酵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5 8 5
4、 污泥土地利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7 8 6 污泥焚烧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18 附录A 21 II 前言前言 为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 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 术可达性 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 引导污染防治技术 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 根据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 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 本指南可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设计 工程验收以及运营管理 等环节的技术依据 是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 设计单位以及用户使用的指导
5、性技术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沃土 生物有限公司 杭州环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I 1 总则 1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 不包括格栅栅渣 浮渣 和沉砂池沉砂 与城镇污水性质类似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其处理处置可参照执行 列入 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 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污泥 应严格按照 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不适用本指
6、南 1 2 术语和定义 1 2 1 最佳可行技术 是针对生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 从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环境保护 所采用的与某一时期技术 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得到应用 的 适用于不同应用条件的一项或多项先进 可行的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 1 2 2 最佳环境管理实践 是指运用行政 经济 技术等手段 为减少生活 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污染和危害 确保实 现最佳污染防治效果 从整体上达到高水平环境保护所采用的管理活动 2 城市污水污泥 2 1 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 75 99 有机物含量高 易腐烂 污泥中含有
7、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 氮 磷 钾和各种微量元素 寄生虫卵 病原微生物等致 病物质 铜 锌 铬等重金属 以及多氯联苯 二噁英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 如不妥善处理 易造成 二次污染 2 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2 2 1 污泥处理技术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容 减量 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称为污泥处理 本指南中污泥处理技术指 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 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前需浓缩 污泥好氧发酵前需脱水 本指南将污泥浓 缩 脱水列为污泥预处理技术 2 2 2 污泥处置技术 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 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 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称为污泥处置 本指南中的
8、污泥处置技术指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 3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 3 1 工艺原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预处理是指采用重力 气浮或机械等方法提高污泥含固率 减少污泥体积 以 利于后续处理与处置 污泥预处理及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存储 浓 缩 脱水 输送和计量等环节的设备 构筑物和相关辅助设施 1 3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 经提升至污泥浓缩池或浓缩设备 通常规 模较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浓缩后进入消化池 经浓缩或消化后的污泥机械脱水后存储在堆 放间 外运处理或处置 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见图 1 集泥池
9、剩余污泥 消化池 脱水机 污泥堆放间 滤液 外运 污泥 混 凝 剂 冲 洗 用 水 浓缩池 质 调 泥 污 恶臭 噪声 恶臭 恶臭 噪声 恶臭 上清液 初沉污泥 图 1 污泥预处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恶臭 污泥浓缩和脱水过程排放的上清液和滤液 3 3 污泥产生量及计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的计量是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的基础 本指南对污泥产生量和计量方 法做出规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在污泥产生 贮存和处理的各单元设置计量装置 3 3 1 污泥产生量 各类型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处理单元污泥产生量的计算参见附录 A 3 3 2 污泥计量 3 3 2 1 初次沉淀池污泥计量
10、 初沉池不接收剩余活性污泥时 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 A 1 计算 当初沉池间歇排 泥时 采用容积法计量污泥产生量 排泥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 A 8 计算 3 3 2 2 剩余活性污泥计量 设有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 A 2 计算 剩余活性 污泥连续排放时 设置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 生物膜法中二沉池间歇排泥时 采用容积法计量 排泥 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 A 8 计算 不设初沉池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理论产生量参照附录 A 中公式 A 4 计算 3 3 2 3 消化池污泥计量 设置计量装置计量厌氧消化池进 出泥量和沼气产量 进泥量为
11、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之和 参 照附录 A 中公式 A 5 进行计算 连续进出泥时 采用流量计计量污泥产生量 并记录累计流量 采 用投配池间歇进泥时 采用容积法计量 并记录每次投泥前后投配池中污泥液位高度和每日进泥次数 计量污泥消化池产生沼气的计量装置或仪表宜安装在消化池出气管道上 沼气计量装置应具有读取 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的功能 2 3 3 2 4 污泥的出厂计量和报告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可采用地衡进行计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为出厂污泥计量建立完善的记 录 存档和报告制度 污泥在采用好氧发酵 土地利用及焚烧等处理处置方式时 城镇污水处理厂应采 用运营记录簿 即台账 制度 并将记录结果提交相
12、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污泥最终处置单位 3 4 污泥预处理工艺类型 3 4 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常采用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两种方法 机械浓缩包括离心浓缩 重力浓缩等方式 3 4 2 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包括自然干化脱水 热干化脱水和机械脱水 本指南中特指机械脱水 常用的污泥机械脱 水方式有压滤式和离心式 其中压滤式主要指板框式和带式 3 5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3 5 1 预处理过程中药剂及能源消耗 3 5 1 1 药剂消耗 污泥预处理过程中药剂消耗主要为调理剂 常用的调理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无 机混凝剂适用于板框式压滤 有机絮凝剂适用于带式压滤和离心式机械脱水 无机混凝剂用量通常为
13、污 泥干固体重量的 5 20 有机絮凝剂 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PAM 用量通常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 0 1 0 5 3 5 1 2 能源消耗 离心浓缩比能耗最高 重力浓缩的比能耗通常在 10 kW h tDS 以下 仅为离心浓缩的 1 污泥脱水阶段主要能源消耗来自脱水机械主机设备以及冲洗水 药剂添加等驱动力的消耗 板框压 滤机 带式压滤机和离心脱水机的比能耗分别为 15 40 kW h tDS 5 20 kW h tDS 和 30 60 kW h tDS 3 5 2 预处理污染物排放 3 5 2 1 恶臭气体 污泥浓缩池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分别为 1 50mg m
14、3和 2 20mg m3 臭气浓度 无量纲 通常为 10 60 污泥脱水机房硫化氢和氨气排放浓度通常均为 1 40mg m3 臭气浓度 无量纲 通常为 10 200 3 5 1 2 上清液和滤液 污泥浓缩脱水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和滤液 包括冲洗水 等废水中氮磷浓度较高 氨氮浓度约为 300 mg L 总磷最大浓度约为 100 mg L 3 6 污泥脱水新技术 3 6 1 高压和滚压式污泥脱水机 污泥脱水新设备主要有高压污泥脱水机和滚压式脱水机 高压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 含水率 87 左右 投入由高压和低压系统组成的机械挤压系统 中 经过多级连续挤压 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 30 50 该类型脱
15、水机单位能耗约为 125 kW h tDS 3 滚压式脱水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湿污泥 含水率 85 99 5 投入圆形污泥通道 通道前端为浓缩 区 后端为脱水区 浓缩污泥在脱水区经深度挤压后由出口闸门排出 滤液由通道两侧栅格的出水孔排 出 并由脱水机下的污水槽收集 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 60 75 5 3 6 2 水热预处理 机械脱水 水热预处理 机械脱水指利用过热饱和高温水蒸汽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机械脱水 水蒸汽使污 泥中生物体的细胞壁破碎 释放结合水 并降低污泥粘滞性 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 50 左右 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4 1 工艺原理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 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污泥
16、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从而使污泥中有 机物矿化稳定的过程 厌氧消化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 减少污泥体积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4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经过浓缩池浓缩后 利用泵提升进入热交换器 然后进入厌氧消化池 在微生物作用下污泥中 有机物得到降解 厌氧消化过程产生的沼气经脱水 脱硫后可作为燃料利用 消化稳定后的污泥经脱水 形成泥饼外运处置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2 浓 缩 池 上清液 热交换器 泥饼外运处置 恶臭 消 化 池 储 泥 池 锅炉 发电 脱硫塔 储气柜 滤液 恶臭 噪声 余气燃烧塔 燃烧尾气 发电余热 热水 污染物 H2S 初沉污泥 噪声 剩余污泥 脱 水
17、机 滤液 除湿罐 滤液 图 2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消化液 沼气利用时排放的尾气以及设备噪声 4 3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类型 4 3 1 高温厌氧消化 经过浓缩 均质后的污泥 含水率 94 97 进入高温 53 2 C 厌氧消化池进行厌氧消化 有机物降解率可达 40 50 对寄生虫 卵 的杀灭率可达 99 消化时间为 10 15d 高温厌氧消化 池投配率以 7 10 为宜 该工艺的特点是微生物生长活跃 有机物分解速度快 产气率高 停留时间短 但需要维持消化池 的高温运行 能量消耗较大 系统稳定性较差 4 4 3 2 中温厌氧消化 经过浓缩 均质后的污泥
18、 含水率 94 97 进入中温 35 2 厌氧消化池进行厌氧消化 中温厌氧消化分为一级中温厌氧消化 停留时间约 20 d 和二级中温厌氧消化 停留时间约 10 d 中 温厌氧消化池投配率以 5 8 为宜 该工艺的特点是消化速率较慢 产气率低 但维持中温厌氧的能耗较少 沼气产能能够维持在较高 水平 4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4 4 1 厌氧消化能源消耗 污泥厌氧消化的能耗主要用于维持厌氧反应温度及维持污泥泵 污水泵 进出料系统 搅拌设备 和沼气压缩机等设备运转 能耗水平取决于厌氧消化搅拌方式 搅拌强度通常为 3 5W m3 污泥厌氧消化的电耗占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厂用电的 15 25 污泥加热的热耗
19、占全厂热耗的 80 以上 如污泥消化产生的沼气全部用于发电 可解决整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内 20 30 的用电量 4 4 2 厌氧消化污染物排放 4 4 2 1 沼气利用排放的尾气 沼气中甲烷含量为 60 65 二氧化碳 CO2 含量为 30 35 硫化氢 H2S 含量为 0 0 3 沼气燃烧或发电会产生尾气 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 NOx 二氧化硫 SO2 和一氧化碳 CO 4 4 2 2 消化液 消化液中化学需氧量 CODCr 浓度为 300 1500 mg L 悬浮物 SS 浓度为 200 1000 mg L 氨 氮 NH3 N 浓度为 100 2000 mg L 总磷 TP 浓度为 1
20、0 200 mg L 4 4 2 3 噪声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噪声的主要来源为发电机 在未加隔声罩的情况下 国产发电机距机体 1 m 处 噪声约 110dB A 4 5 污泥厌氧消化前处理新技术 污泥厌氧消化前经过前处理 能够减少污泥消化的停留时间 提高产气量 污泥水热干化技术和超 声波处理技术是污泥厌氧消化前处理技术中研究较成熟的两种技术 污泥水热干化技术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加热后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破碎 释放胞内大分子有 机物 同时水解大分子有机物 进而破坏污泥胶体结构 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和厌氧消化性能 超声波处理技术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声空化作用形成的局部高温 高压条件 伴随强烈的
21、冲击波 和微射流 轰击微生物细胞 使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壁破裂 进而减少消化的停留时间 提高产气量 5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 5 1 工艺原理 污泥好氧发酵是指在有氧条件下 污泥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发酵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 同时好氧反应 释放的热量形成高温 55 杀死病原微生物 从而实现污泥减量化 稳定化和无害化的过程 5 5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好氧发酵通常包括前处理 好氧发酵 后处理和贮存等过程 前处理包括破碎 混合 含水率 和碳氮比的调整 好氧发酵阶段通常采用一次发酵方式 后处理主要包括破碎和筛分 有时需要干燥和 造粒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3 恶臭 滤液 泥饼 脱水 成品肥返混
22、 粉 碎 混 合 筛 分 好 氧 发 酵 添加剂 曝气或搅动供气 存储 噪声 调理剂回用 噪声 图 3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恶臭气体 粉尘及滤液 5 3 污泥好氧发酵工艺类型 5 3 1 条垛式好氧发酵 条垛式好氧发酵通常采用露天强制通风的发酵方式 经前处理工段处理后的混合物料被堆置在经防 渗处理后的地面上 形成梯形断面的长条形条垛 条垛式好氧发酵分为静态和间歇动态两种工艺 静态好氧发酵是指在污泥混合物料所堆放的地面上铺设供风管道系统 通过强制通风或抽气的方式 为好氧发酵过程提供所需氧气 间歇动态好氧发酵是指采用轮式或履带式等翻 抛 堆设备 定期
23、翻堆 使混合物料与空气充分接 触 保持好氧发酵过程所需氧气 目前通常采用静态强制通风与定期翻堆相结合的条垛式好氧发酵工艺 5 3 2 发酵槽 池 式好氧发酵 发酵槽 池 式好氧发酵是指在厂房中设置若干发酵槽 槽底设供风管道和排水管道 槽壁顶部设 轨道 供翻堆机械移转 定期翻堆 发酵槽 池 式好氧发酵的典型工艺为阳光棚发酵槽 阳光棚发酵槽是指利用阳光棚的透光和保温性能 提高发酵槽内温度 发酵槽底部安装通风管道系 统 通过强制通风来保证好氧发酵过程所需氧气 5 4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 5 4 1 好氧发酵消耗 条垛式好氧发酵能耗为 1 7 kW h m3发酵产品 发酵槽 池 式好氧发酵能耗为 5 1
24、5 kW h m3发 酵产品 6 5 4 2 好氧发酵污染物排放 5 4 2 1 大气污染物 污泥好氧发酵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分解时产生恶臭气体 主要包括氨 硫化氢 醇醚类以及烷烃类 气体 污泥好氧发酵的翻堆和通风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5 4 2 2 水污染物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产生的滤液中化学需氧量 CODCr 浓度为 2000 6000 mg L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浓度为 60 4500 mg L 条垛式污泥好氧发酵采用露天方式时需考虑场地雨水 5 4 2 3 噪声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前处理设备 翻堆设备和通风设备等 噪声水平为 70 85dB A 6 污泥土地利用技术 6
25、 1 工艺原理 污泥土地利用是指将经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通过深耕 播撒等方式施用于土壤中或土壤表 面的一种污泥处置方式 污泥中丰富的有机质和氮 磷 钾等营养元素以及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微量元 素可改良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肥力 促进植物的生长 本指南中的污泥土地利用不包括污泥农用 6 2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土地利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4 运 输 土地利用 污泥 挥发性污染物和氨 态氮的挥发 渗滤液 污泥贮存 道路溢洒 渗滤液 运输车辆产生的 尾气 稳定 无害化 干化污泥粉尘 干化污泥粉尘 恶臭 恶臭 运输和施用机 械产生的尾气 恶臭 图 4 污泥土地利用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污泥土地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镇 污水处理 污泥 处理 处置 污染 防治 最佳 可行 技术 指南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