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v1掌握中药的性能和用法的基本内容v2掌握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v3了解中医的各种剂型及其特点19:46 中药的炮制v 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剂型之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统称为炮制。v 炮制在古代叫做炮炙、修事或修治。药物炮制与否或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更是确保用药安全而有效的重要措施。19:461炮制目的 v(1)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便于贮存。v(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v(3)改变药物性能,增强或改变疗效。v(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v(5)矫味矫臭,便于服用。19:462炮制方法 v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2、修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和其他制法。概述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它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应用最广,故古代将中药称为“本草”。一、一、四气四气v1、四气的概念及起源、四气的概念及起源v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又称“四性四性”。v起源:最早见于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录序录“药有药有酸酸 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即有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的论述
3、。的论述。2 2、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v寒(大寒、微寒)和凉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属阴 凉弱于寒凉弱于寒v热(大热)和温(微温)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属阳 温弱于热温弱于热v平性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v3 3、四气确定的依据:、四气确定的依据
4、:以药物所治疾病为依据;以药物所治疾病为依据;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药物。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药物。药物。v5 5四气的意义:四气的意义: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即有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之”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有寒热温凉四气药有寒热温凉四气”阳热证阳热证用寒凉药用寒凉药 阴寒证阴寒证用温热药用温热药 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寒热药并用二、五味二、五味v1 1、五味的含义:、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指药
5、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五味”。2 2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v(1 1)辛味)辛味 能散能散 发散发散 v 能行能行 行气、行血行气、行血 v辛辛散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具有具有发散表邪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的作用。治疗表证。v辛辛行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的作用
6、。治疗气滞血瘀证。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v辛辛香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开窍的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v“辛以润之辛以润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肺。肺。(2 2)甘味)甘味 能补能补补益补益 能缓能缓缓急止痛缓急止痛 能和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调和药性、和中、解毒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甘补:甘味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虚证。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
7、诸药。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的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物或食物中毒。毒。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另外,甘味还有滋润的作用,能润燥。(3 3)酸味)酸味 能收能收收敛,收敛,能涩能涩固涩既具有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可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诸证。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另外,酸味药还具有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安蛔等作用v(4 4)苦味:)苦味:能泄、能燥、能坚能泄、能燥、能坚v苦泄苦泄含义有三含义有三 v通泄通泄通实邪通实邪如如,泻下通
8、便,治疗便秘。泻下通便,治疗便秘。v降泄降泄降逆气降逆气如如,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降肺气、降胃气的咳喘、呕吐等。v清泄清泄清火邪清火邪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如,清上焦之热、清中焦之热、清下焦湿热等。下焦湿热等。v苦燥苦燥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即指燥湿作用。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寒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v坚阴坚阴或称或称“存阴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即泻火存阴,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苦味药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
9、使得阴液得以保存,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故称之为故称之为“坚阴坚阴”、“存阴存阴”。与苦泄有关,而非苦。与苦泄有关,而非苦味能补阴液。味能补阴液。5.5.咸味咸味 能软能软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咸味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治疗瘰疬、瘿瘤。治疗瘰疬、瘿瘤。能下能下咸味有泻下的作用。便秘。咸味有泻下的作用。便秘。6.6.淡味淡味 能渗、能利能渗、能利即有渗利水湿的作即有渗利水湿的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7.7.涩味涩味 能收敛固涩能收敛固涩。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相同,故酸涩并称
10、。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安蛔等作用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1 1、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浮沉的概念:v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趋向性,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定向概念。v升升上升提举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作用趋势向上v降降下达降逆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作用趋势向下。v浮浮向外发散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作用趋势向外(向上)。v沉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
11、下)向内(下)v2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气五味四气五味 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质地轻重 炮制炮制 配伍配伍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的药性,可以指导临床正确的选择用药。临床意义:顺其病位。逆其病势。四、归经四、归经v1 1、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内容。归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 经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经络或某一脏腑。2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
12、络理论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基础;以所治疗的所治疗的病证病证为依据依据。3 3归经的应用归经的应用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准确性。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五、毒性五、毒性v1.1.毒性与毒性与“毒药毒药”的概念:的概念:v毒性毒性药物的毒性是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不良影响及损害性。v毒药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的物质。v剧毒药物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剧毒药物是指中毒剂
13、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范围,因此治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也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v“毒药毒药”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广义:西汉以前,所有能治疗疾病的药物均称为“毒药毒药”狭义:现代的毒药即为此义,指具有一定毒性的狭义:现代的毒药即为此义,指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这些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药物。这些药物用的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2.2.中药毒性的分级中药毒性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4、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3.3.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青类、毒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青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作用于人体不同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系统、消化道等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一、配伍的含义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
15、配合同用。同用。二、配伍的目的二、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荆芥、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荆芥、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半夏配生姜:生姜抑制消除半夏之毒。半夏配生姜:生姜抑制消除半夏之毒。大黄配甘草:甘草可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大黄配甘草:甘草可缓和大黄泻下的作用。3、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而
16、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寒热错杂:寒热药物并用。寒热错杂:寒热药物并用。虚实挟杂:攻补药物兼施。虚实挟杂:攻补药物兼施。三、三、“七情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七情”。它包括。它包括单行、相单行、相须、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七个方面。“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其其序例云:序例云:“药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17、,合和视之。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1、单行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指用单味药治病。古人云: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2、相须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
18、药物配合应用,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3、相使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
19、,另一种药为辅,能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提高主药的疗效。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效果。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效果。雷丸驱虫,配伍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雷丸驱虫,配伍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虫效果。虫效果。4、相畏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
20、应或副作用,能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5、相杀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6、相恶相恶:即两药
21、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1)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受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受到影响,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到影响,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温热之性与
22、黄芩的寒凉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温热之性与黄芩的寒凉之性发生了冲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之性发生了冲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全一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全一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2)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睥虚食积气滞之证,
23、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睥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于人参补气。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于人参补气。故故本草新编本草新编说: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可利用的一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利用的一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而论。7、相反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物
24、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如“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中的若干药。中的若干药。(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
25、的相互拮抗,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谓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谓“相恶者夺我相恶者夺我之能也之能也”、“相反不相合也相反不相合也”。四、配伍用药的原则:四、配伍用药的原则:1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时要充分利用的;2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药时应加以注意;3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方剂 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