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ocx
《我国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学院: 金融学院姓名: 郭海燕学号: 20120841班级: 12投资一班我国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 本文旨在对影响我国居民年底存款余额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中选出影响较大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因素,建立储蓄模型,以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储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我们选择了可能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几个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以及经济意义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随后,我们收集了从1994到2011年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估计和检验,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最后,对这个结论从宏观的经济意义上进行了自己的一些解释,并
2、针对如今在储蓄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利率 一、问题的提出: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相应研究,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居民储蓄是现代社会总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广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剩余部分,是城乡居民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之和。论文将
3、居民储蓄余额定义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的差额,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乘以储蓄倾向。其实物形态有金融储蓄与实物储蓄两部分。金融储蓄包括现金、存款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增加量;实物储蓄包括本期购买的各种耐用消费品以及住房等价值非一次性损耗的商品扣除折旧后余额的增加量。但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数据原因无法沿用此定义,我们研究的只是银行年末储蓄余额。储蓄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影响储蓄总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二、理论综述: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我国关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将在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储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必要的修正。根据“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假定投
4、资等于储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完全一样的,给定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一旦选定了消费,那么储蓄也就决定了,所以我们可利用各种消费收入理论来间接分析对储蓄的影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须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两年一次的加工资。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杜森贝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于示范效应与习惯效应的存在
5、,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所以提高收入是稳定地提高消费的根本。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接受这种理论,有助于扩大当前消费:尤其是年青人,目前收入不多,但可以鼓励他们把未来的收入用于现在,即贷款消费。为此应切实推出便利的贷款消费政策。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强调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要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表示。按这种理论,我国应持续稳定地增加居民的收入。解释居民储蓄行为的理论有很多。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1979年以前居民储蓄行为的模式主要被绝
6、对收入理论解释。1979年以后这一特征依然存在,但逐渐减弱。生命周期以及永久收入理论这些具有跨时预算约束特征的储蓄理论,对79年以后的居民储蓄行为的解释力迅速增强。三、模型的设定(一)影响因素的分析: 论文以实证分析为主,根据各种被认为可能会对储蓄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经济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储蓄的影响,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宏观政策做相应研究。 被认为可能是决定居民储蓄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居民年底存款余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利率、人均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对居民的储蓄
7、额肯定有着重要而且是显著的影响,两者可以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会使得居民的储蓄额即年底存款余额增加。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对居民的储蓄额肯定有着重要而且是显著的影响,两者可以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会使得居民的储蓄额即年底存款余额增加。3、利率: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但是在考虑到利率时,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是指当利率增加时,人民会认为收入增加,进而扩大消费,导致储蓄减少;替代效应是指当利率增加时,人们会认为当期消费成本的增加,就会相应的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两种效应相反并且
8、交织在一起,只有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降低利率才能减少储蓄。但是由于居民具有“货币幻觉”,所以本文采用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作为解释变量。 4、人均GDP:人均GDP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居民消费的提高,对于提升GDP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人均GDP的提升,对于促进居民消费也具有积极作用。 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于价格需求弹性低的商品来说,商品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对商品的需求量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价格 需求弹性高的商品来说,物价的微小变动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对居 民的储蓄存款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利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代表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居民 年底 存款 余额 变化 趋势 计量 经济学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