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ppt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第三军医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感染病学教研室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分院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分院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SARS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肺炎SARS coronaviral pneumonia图图 非典型肺炎命名的演变非典型肺炎命名的演变概述(概述(1) 由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又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主要通过短
2、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乏力、干咳少痰、腹泻、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病原学(病原学(1) 2003年年3月香港大学首先从月香港大学首先从SARS患者鼻咽标本中患者鼻咽标本中分离培养出一种冠状病毒,并证实是引起分离培养出一种冠状病毒,并证实是引起SARS的的病原体,命名为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
3、V)。)。 SARS-CoV是一种单股正链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病毒,基因组全长29206个到个到29736个核苷酸。个核苷酸。 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电镜下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周围有鼓锤状冠,周围有鼓锤状冠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状突起,突起之间的间歇较宽,病毒外形呈日冕状 S -棘状糖蛋白棘状糖蛋白 - 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 - 主要抗原主要抗原M- 膜糖蛋白膜糖蛋白 出芽出芽 包膜形成包膜形成HE - 血凝素血凝素-酯酶酯酶磷蛋白磷蛋白N: 功能不清功能不清图图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结构结构图图 SARS冠状病毒电镜冠状病毒电镜形态形态
4、病原学(病原学(2) 特异性特异性IgM和和IgG 抗体在起病后约抗体在起病后约714日出现日出现 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个月后 消失消失 IgG抗体在病程第抗体在病程第3周即可达高滴度,周即可达高滴度,12个月后持续个月后持续高效价高效价 IgG抗体能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可能是保抗体能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可能是保护性抗体护性抗体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基因组基因组难以培养,了解较少难以培养,了解较少SS(+)RNA最大的最大的RNA病毒病毒229E 株株:27 277bp, 8个必需个必需ORF极易发生重组,见于不同病毒极易发生重组
5、,见于不同病毒间间SARS病毒:病毒:29 736bp(29 727bp)与其他已知冠状病毒有明显遗与其他已知冠状病毒有明显遗传差异传差异 SARS病毒基因组结构图病毒基因组结构图 SARS病毒基因组结构图病毒基因组结构图 SARS病毒的抵抗力病毒的抵抗力 SARS-CoV 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对外界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他人类冠状病毒 在干燥塑料表面可活在干燥塑料表面可活4d,尿液中至少,尿液中至少1d,腹,腹泻病人粪便中至少泻病人粪便中至少4d以上以上 对温度敏感,在对温度敏感,在-80保存稳定性佳,保存稳定性佳,4可存可存活活21d,37可存活可存活4d,56 90
6、min或或75 30min可使病毒灭活可使病毒灭活 对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等敏感对乙醚、氯仿、甲醛、紫外线等敏感传染源传染源 急性期急性期SARS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部分重症患者因为频繁咳嗽或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机辅助呼吸等,呼吸道分泌物多,传染性强 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 果子狸、貉、蝙蝠、蛇等动物可能是果子狸、貉、蝙蝠、蛇等动物可能是SARS-CoV 的的寄生宿主和本
7、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 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其他体液其他体液 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 实验室传播实验室传播 实验人员在处理含实验人员在处理含SARS-CoV标本时未采取适标本时未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或恰当的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感染当的安全措施或恰当的操作规程,造成实验室感染 其他其他 患者腹泻物中的病毒经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排
8、气患者腹泻物中的病毒经建筑物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排气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局部流行系统造成环境污染,可能引起局部流行 SARS通过飞机传播3月23日以后无飞机传播的报道事实上41架航班发现疑似病例4架航班共计发生25例二代病例易感性和免疫力易感性和免疫力 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普遍易感 发病者以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人较少见,儿童和老人较少见 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群 病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病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GIgG抗体是一种中和抗抗体是一种中和抗体,可持续体,可持续1 1年以上年以上 病后可获得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9、较持久的免疫力全球全球SARS疫情概况疫情概况 WHO网站(网站(15 August 2003):): 2002年年11月月2003年年8月月5日,日,29个国家报告临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例,死亡916例例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共发病7748例,死例,死亡亡829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91.3%和和89.5%),病,病死率为死率为10.7% 28个国家发病个国家发病674例,死亡例,死亡87例(分别占全球总数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的8.7%和和10.5%),病死率为,病死率为12.9%中国中国SARS
10、疫情概况疫情概况报告病例数报告病例数死亡数死亡数病死率病死率大陆大陆532753273493497 7香港香港175517553003001717台湾台湾6656651801802727澳门澳门1 10 0合计合计774877488298291111WHO网站公布网站公布中国大陆中国大陆SARS流行概况流行概况 病例:病例:5327例;死亡:例;死亡:349例;另例;另19例死于其他疾病例死于其他疾病 发病率:发病率:0.39/10万;病死率:万;病死率:6.6%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大陆共有大陆共有24个省区市、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个县(市、区)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病
11、例报告;- 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城市多于农村(城市病例占总病例81.1%););- 南方早于北方;南方早于北方;- 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广东及华北五省占总病例数96.73% SARS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SARS病例的地区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布特点:首发地区:广东首发地区:广东传入传入+地方性传播的地方性传播的 11个省区个省区传入无地方性传播的传入无地方性传播的 11个省区个省区 地区分布特点表明地区分布特点表明 远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而不是沿陆地交通蔓延远程传播,而不是沿陆地交通蔓延远程传播 通过飞机、火车等,传染源可迅速流动通过飞机、火车等,传染源可迅速流动 任何地区任何地区
12、都可能出现疫情都可能出现疫情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疫情9%9%4%4%19%19%8%8%1%1%6%6%10%10%9%9%34%34%公务人员及职员公务人员及职员农民农民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学生学生餐饮食品人员餐饮食品人员民工民工离退人员离退人员工人工人其他其他全国全国SARS职业分布职业分布 职业构成职业构成 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全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中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996例,约占例,约占18.8%,居第一位,居第一位 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其他主要职业依次为离退人员(10.44%)、工人、工人(8.95%),公务人员,公务人员(8.85%)、家务及待业人员、家务
13、及待业人员(8.46%)、学生、学生(8.21%) 医院内暴发多见医院内暴发多见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因与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救护车、救护车、ICU、病房、病房、X光室成为高危环境光室成为高危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加强个人防护十分重要 通风尤其重要通风尤其重要聚集性发病聚集性发病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SARS-CoV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
14、入血引起侵入人体后,在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短暂病毒血症短暂病毒血症 SARS-CoV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 SARS-CoV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因病理改变病理改变 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早期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 病程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纤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纤维闭塞、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维闭塞、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
15、变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 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肝、肾、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实质细胞可见退行性变和坏死变和坏死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 l潜伏期:潜伏期:116d,常见为,常见为36d l初期初期- 急起,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急起,畏寒、发热,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留热,热程多为留热,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他症状- 37d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胸痛后
16、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胸痛,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部分可闻少许湿啰音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 2) 极期极期 1014d达到高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达到高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 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基础病左右(有基础病40-50%) 易发生继发感染易发生继发感染 恢复期恢复期 病程病程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 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肺部炎症吸收和恢复则较慢疾病初期疾病初期4646岁男性患岁男性
17、患者胸片变化者胸片变化Lee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4 病情加剧病情加剧4646岁男性患岁男性患者胸片变化者胸片变化Lee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3 3) 轻型:轻型:临床症状轻,病程短临床症状轻,病程短 重型:重型: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重,进展快,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儿童:病情似较成人轻病情似较成人轻并发症并发症 肺部继发感染肺部继发感染 肺间质改变肺间质改变 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和气胸 胸膜病变胸膜病变 心肌病变心肌病变 骨质缺血
18、性改变骨质缺血性改变表表 SARS的症状及出现频率分布的症状及出现频率分布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病病 例例 数数 (%)报告者报告者Paris等等Poutanen等等Tsang等等Lee等等发发 热热50(100)10/10 (100)10/10 (100)138(100)畏寒或寒战畏寒或寒战37(74) 9/10 (90)101(73.2)咳咳 嗽嗽31(62)10/10 (100)8/10 (80)79(57.3)咳咳 痰痰 1/10 (10)40(29.0)肌肌 痛痛27(54)2/10 (20) 84(60.9)不不 适适25(50)7/10 (70)7/10 (70) 鼻卡他鼻卡他12(
19、24) 1/10 (10)31(22.5)咽咽 痛痛10(20)3/10 (30)0 (0)32(23.2)气气 短短10(20)8/10 (80)6/10 (60) 食欲降低食欲降低10(20) 腹腹 泻泻5(10)5/10 (50)5/10 (50)27(19.6)头头 痛痛10(20)3/10 (30)7/10 (70)77(55.8)嗜嗜 睡睡6(12) 3/10 (30) 胸胸 痛痛 3/10 (30) 呕呕 吐吐 1/10 (10) 27(19.6)胸膜炎胸膜炎 3/10 (30) 头头 晕晕 59(42.8*注:资料分别来源于Paris JSM,et al.Lancet,2003
20、,361:1319;Poutanen SM,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0 epub ahead of print; Tsang KW,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1 epub ahead of print;Lee N,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4epub ahead of print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病程初期到中期WBCWBC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T T淋巴细
21、胞亚群中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4+及及CD8+TCD8+T淋巴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均减少, , 尤以尤以CD4+CD4+亚群减低明显。亚群减低明显。 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LDH)及其同)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 ELISA和和IFA检测血清中检测血清中SARS-CoV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 IgG在起病后在起病后2周末检出率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以上,第3周
22、末周末95%以上,以上,病后病后6个月仍保持高滴度个月仍保持高滴度 IgM发病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周后出现,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3个月后个月后消失消失 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特异性抗原,用于早期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RT-PCR法检查法检查SARS-CoV RNA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 X线和线和CT检查)检查) 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磨玻璃样影像和肺实变影像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 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
23、,常累及双肺或单肺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重症患者重症患者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密度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肺尖及肋膈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肺尖及肋膈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白肺白肺” 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前发病前2周内有与周内有与SARS患者接触,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患者接触,或有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严重 急性 呼吸 综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