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教学设计.doc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信息窗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2、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引入信息窗1。(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谈话:同学们,老师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老师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这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2.交流信息,列出算式。仔细看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一: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问题二: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谈话:要解决“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随学生发言依次板书算式。追问:每一种列式各是怎样想
3、的?怎么知道求5个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3.拓展、丰富认识。谈话:要解决“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6 6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尽管乘法简单,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得到的。(二)认读分数乘整数算式。质疑:在这些乘法算式中,和是什么数?(板书:分数)5和6呢?(板书:整数)这是什么样的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能不能再举出几道这样的题目?学生举例,老师随机板书。二、算法交流
4、,分析比较(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独立计算。谈话:尝试计算5,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小黑板上。2.小组内说想法。3.算法交流,分析比较:黑板上有序板贴学生的不同做法:5=0.55=2.5(米)5=+=(米)5=(米)5=(米)5=(米)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几种不同的做法,只看结果,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明确:第和第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结合实际情况,所需5根布条总长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条的长度。(1)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
5、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5=0.55=2.5(米)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5和+这两部分相等吗?为什么?是怎样得来的?在方法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5相乘呢?(2)课件演示方法的计算道理。(3)再回顾5=和5=两种做法,指出错误原因。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一)独立计算6。(二)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三)全班交流:1.请1位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板演。2.说计算道理。3.质疑:为什么不用第和第种方法计算?(引导学生体会第和第种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烦,所以用第种方法较普遍,适用于任何一道分数乘整数题。)4.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6、。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1.独立计算10,之后请一位同学说计算过程。2.独立计算36。质疑: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简便方法的心理需求)讨论: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再变得简单一些?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3.独立计算21,再次感受简便算法。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多媒体出示帮助老师完成十字绣作品“寿字图”的画面。谈话:老师的妈妈下个月就要过70大寿了,老师想把这幅作品送给她老人家。现在知道了这幅作品的面积大约是45平方分米,如果我每天绣平方分米,40天能绣完吗?帮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先独立思考。老师班里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小强:
7、40 小丽:45 小方:4540他们做得对吗?同学们讨论讨论。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谁会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能更清楚、明了地表示计算方法。好,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探索出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收获真不少!作业布置自主练习8、9题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5=0.55=2.5(米)5=+=(米)5=(米)5=(米)5=(米)教后反思信息窗2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题一个数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
8、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教学手段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老师每小时只能织米。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谈话:同学
9、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 2谈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1.引出课题 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生列式:,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个乘法算式。(板书课题“一个数乘分数”)2.研究意义(1)初步感知谈话:你认为 ,这个算式应该表什么呢? 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并适当予
10、以指导。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哪一部分表示的是。 让折法不同的学生都来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动态图示P6图),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的。谈话:表示的是什么呢?预设:的是多少。师小结: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1/2,也就是1/4米的。所以表示求的是多少。(2)加强理解谈话 :谁来说一下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的是多少?)谈话 :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验证以下吗?(画线段图、折纸、图色等等 )学生验证后教师小结。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也就是米的。所以表示求的是多少。(3)拓展延伸表
11、示什么?并让学生不用动手,想象一下,怎样用直观图表示。(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3.探究计算方法(1)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我们明白了的意义,你们能计算出老师小时到底能织多长的围巾吗?学生猜测结果。他们猜测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进行操作验证。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用分数的意义解释。单位1平均分成5,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5=10份,取了1份,所以是1/10。重点请学生讲讲8是怎么得到的?方法二:化小数验证。如
12、:=0.50.2=0.1=1/1。方法三:画图或折纸。小结: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边板书。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取其中的1份,再把这1份又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1”平均分成了25=10份,取了1份,所以是1/10。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研究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化中,发现右边积的分母是左边两个因数分母的乘积,积的分子是两个因数中分子的积。让学生初步猜想:感受这可能是计算分数除法的策略和方法。总结:从这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可称之为猜想。想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再做几道验证一下。(2)探究
13、一个数乘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等于多少呢?这一步以的活动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在计算 时,把“1”平均分成5等分。表示出,通过画图(P7图)又把这一份平均分成三份,也就是(53)=15份。取其两份,也就是,并写出等式。观察等式左右两边分子、分母的规律。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根据的猜想尝试计算。发现算的结果与我们画图的结果相同。表示等式成立。从而总结出分出乘法的计算方法即:把两个因数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把两个因数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当一个因数是整数时,可以把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也适用这一方法;计算时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最后,运用发现的计算方法再次计算和
14、,并告之学生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乘,这样比较简便。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1.教材中绿点标示的问题:王芳小时能织多少米?这一问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并要关注学生是否进行约分及约分的书写格式。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辩对错五、实际应用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陲,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这句话吗?作业布置自主练习4、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的是多少 的是多少教后反思信息窗3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题解
15、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思考,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形成技能,增强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2.理解算理,会用线段图正确地分析题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法教学手段教师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六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手艺 展示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