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向小目标.ppt
《大志向小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志向小目标.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Page 2 大志向,说白就是远大的理想。 同学们有什么大志向呢?请在心中默默回答自己。Page 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Page 4n理解诗句,谈谈感想Page 5n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n 周恩来从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Page 6n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
2、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 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 席勒席勒Page 7n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 托尔斯泰Page 8n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Page 9n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
4、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 Page 10n “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周恩来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
5、爱略特爱略特Page 11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周恩来此诗的背景。Page 12 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而是对未来事物的合理想象和希望。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古人尚且懂得苦
6、尽甘来的道理,何况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呢?难道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有的学生一军训就请假,一吃苦就叫累,一整理内务卫生就有意见,感觉管得严,不适应。所以,艰苦奋斗、自食其力的美德,是我们所需要的良好道德素质Page 13n 马克思说得好:“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n 理想像一把钥匙,开启困惑的锁。有了理想,才不会像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无所适从。但一切的理想,都需要我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去做。但是远大的理想,往往只有指向性,却没有对实现过程进行具体的引导。因此,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志 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