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整套教学课件.ppt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整套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整套教学课件.ppt(470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章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早在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也就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古代的中国有着频繁的传播活动,因此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记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的新闻传播 汉代
2、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产量还不够高,使用还不够普及,当时仍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 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当时的政治家们,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官报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代节度使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称邸。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的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
3、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官报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这些报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即:() 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第二节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 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 读开元杂报一文。现在还被
4、保留下来的唐代的 “进奏院状”,是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残页,有以下一些特点:()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的。()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唐代的新闻传播与官报第二节以 “开元杂报”和 “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带有官方的性质。比威尼斯的 “新闻信”早诞生约年。唐代的新闻传播与官报“敦
5、煌进奏院状”第二节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唐代官方的传播活动,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 士人传播活动:发生于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他们所使用的传播手段,在当时,主要有书信、著述、赋诗等。民间的传播活动:主要是流传于贩夫走卒野老牧童之间,口耳相接的歌谣谚语和街谈巷议和俗讲、变文等民间说唱文学作品。此外,民间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也有所发展。其载体,主要是 “灯笼”和 “旗帜”,目的在于招徕。唐代的新闻传播与官报第三节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一、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 “邸报”的发行制度“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称呼。
6、宋代 “邸报”的发报制度,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后有所不同。此前由地方诸路州郡设在首都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以后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和前一阶段的进奏院状报比较起来,权威性有所加强,作为中央政府官报的性质也更为明显。第三节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一、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 “邸报”的发行制度宋代的 “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首先,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它的读者不仅限
7、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各级行政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最后,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第三节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一、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 “邸报”的发行制度邸报的内容:()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此外,还有新近制颁的法令条例、三省枢密、六曹、寺、监、司的宣札符牒,以及根据皇帝或宰辅的意见要求条布报行的有关材料。第三节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一、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 “邸报”的发行制度 “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们从门下省等政府部门抄录来的。 除进奏官外,宋代宫内的女官内夫
8、人和起居郎及中书省的起居舍人,也负有采集、记录和向有关方面提供皇帝起居言行等动态信息的责任。 “邸报”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来又增加 “判报”环节。 “邸报”编定后,经由驿递传之四方。 宋代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第三节二、宋代的 “小报”和官方对 “小报”的查禁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非出于一人一家之手。 能够找到的有关 “小报”的最早记载,是宋会要辑稿一书。 南宋以后,“小报”有了较大的发展。“小报”这一称呼,也开始正式流行。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第三节
9、 “小报”的基本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 、使臣 、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 “书肆之家”。()“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第三节 小报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人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 “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
10、,只是通过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它的倾向。其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 宋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查禁 “小报”,曾经颁布过很多诣旨和法令。在查禁 “小报”的同时,宋代的封建统治者还加强了对进奏官和使臣们的管理和监督。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第三节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榜文、檄文、诏书、大臣章疏、边报、传单、名人诗文、科举范文、出自名家的书信、制词、行状、碑传、铭志,书肆各种版本的书籍。其中所传播的,既有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信息,也有大量的文化方面的信息。“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唐以前的布告。“榜”曾经被当
11、局用来作为一种紧急公布战况、传播和沟通信息的重要媒体。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商业传播活动,也有比较大的发展。使用最普遍的是用棉纺织品制作的悬帜和用竹木等原料制作的牌匾。 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已经有了印刷的商品广告了。宋代官办的 “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元代的国祚很短,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元代的政权得之于马上,疆域十分辽阔,因此驿传制度非常发达,设有站赤和急递铺之属。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过元代官报的实物第四节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 “小本” 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主
12、要是 “小本”。 “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和宋代比较起来,元代的言禁更严。类似宋代 “小报”的这种以传报朝廷政事信息为主的 “小本”,其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是不会太顺利的。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四节 属于学术思想信息方面的,有大量出自杭州、建阳、平水等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属于科举信息方面的,有印刷发卖新科进士名录和登门报录之类的活动。 属于经济信息方面的,则有大量印刷散发的商品广告。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 明代 “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
13、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经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 “邸报”。 “邸报”的各项内容,是提塘官们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抄出来的。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第五节明代新闻事业二、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 明代的 “邸报”和唐宋时代的 “邸报”一样,也有很多别名,是当时人对“邸报”的异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邸报每日发行,主要读者是官员和士大夫。 明代的 “邸报”,大体上包括以下这样一些内容: 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臣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第五节三、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
14、报行 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有人以经营报房 “博锱铢之利”,或 “送邸报为业”,或定期地向送报人支付 “邸抄之费”,社会出现了 “抄报行”这一公开的行业。 明代早期的民办报房,主要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除抄传和发行 “邸报”外,民间报房还从事报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临时编印的时事小本等。明代新闻事业第五节四、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和 急选报 万历邸钞共册,抄本未署原抄录者的姓名,抄手不止一人。这部抄本将万历一朝的 “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 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急选报是用雕版印刷的,没
15、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估计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明代新闻事业第五节明代新闻事业五、明王朝对 “邸报”抄传活动的限禁 明代的言论出版之禁历来很严。对新闻传播活动虽然没有专门的法规,但也有很多限制。 对 “邸报”,明代的封建统治者主要抓的是抄传这个环节。 对 “邸报”抄传环节的控制,明代各朝的宽严程度并不完全一致。第五节明代新闻事业六、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属于官方的有塘报和告示: 塘报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是有关军事信息的重要传播工具。 告示是一种由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的新闻传播载体。属于官方体制以外的: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等:
16、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主要流行于明代的农民起义队伍中,是他们的重要新闻传播手段。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清朝参考明代官报发行的体制,继续在全国范围发行 “邸报”: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提塘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钞、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清代官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第六节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京塘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省塘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塘的各项日常工作中,抄传发行官报即 “邸报”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提塘官们还曾经发行过一种小报。小报又称小
17、抄,刊载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为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消息。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六节三、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 清代的民间报房有名称可考的,以 “公慎堂”为最早。 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这些报房因而也被称为京报房。它们所出的京报,在部分读者中,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抄或邸报。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六节四、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各省的提塘,除按规定向各衙门发送官文书和官报外,也在省会内就地设立报房,翻印京报向当地的官绅出售。 除提塘外,地方各省会从清初起,就
18、有一些人以个人名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六节五、清代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传播活动除利用官报外,清朝的封建统治者还广泛地使用过榜、帖示、告示等传播媒介来发布官方消息。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清初到中叶这一段时期的书籍、年画、历书、商业传单、商品包装纸等出版印刷品,作为文化和经济信息的载体,也大量问世,为清代中叶以后商品广告的发展作了铺垫。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学习与思考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于什
19、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开元杂报” “敦煌进奏院状”性质如何?为何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宋代 “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 “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宋代 “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明代官报的发行制度和宋代比较起来有哪些不同?“急选报”和 “天变邸钞”是什么性质的新闻传播媒体?清代官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清代的提塘、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报房办的 “京报”不是政府官报?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近
20、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仿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是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众多文明事物之一。 近代报纸是鸦片战争前夕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传入中国的,是他们揭开了中国新闻史的序幕。 外人在华办报现象贯穿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始终,直到1949年以后,外报才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由英国传教士创办,最早出现于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 英国政府把海外传教与海外殖民紧密结合起来。 当时,清政府严禁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从事传教及出版活动,早期传教士出版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1814年,东印度公司在澳门设立印刷所
21、,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西式印刷所。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英国传教士米怜于1815年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作为传教的工具。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也有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 1821年12月停刊。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二、英国传教士与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的出现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23年7月在巴达维亚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并自任主编,出至1826年停刊,共出四卷。 1828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出版的第三份中文月刊天下新闻在马六甲创刊,1829年停刊。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
22、、广州的近代报刊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外国人在华出版中文报刊的同时,还创办起一批外文报刊。 这些外文报刊的种数、出版时间和规模都远超过同期出版的中文报刊。 截至1839年,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文报刊有20种左右,出版地点局限于澳门与广州两地,语言仅为葡文和英文。 中国境内的近代报刊,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1822年9月12日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从创刊伊始,该报站在居澳葡人的立场。 蜜蜂华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澳门则是中国最先有近代报刊的地方。 第一期蜜蜂华报第二节鸦片战
23、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一、葡文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1824年1月3日创办了澳门历史上的第二份葡文报纸澳门报,该报以宣传葡萄牙国内保守派的主张为主要内容,1826年12月16日因财政问题而停刊。 1833年后,葡文报刊在澳门成批出现,如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真正爱国者澳门政府公报等。 它们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葡萄牙本国和澳门地方问题,对中国事务很少有兴趣,因而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影响不大。 鸦片战争爆发后,这些葡文报刊一般都持中立态度,但也有少数持亲华立场。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二、在澳门出版的中英文报刊 杂闻篇是马礼逊于1833年4月29日在澳门创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
24、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杂闻篇上的大部分内容是宣扬基督教信仰的,其内容主要有:中国文化知识、宗教知识及教义讨论、各地消息及评论。 1831年6月,澳门东印度公司创办了英文月刊广州杂志,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英语报刊,从创刊到终刊一直在澳门出版。第二节对中国社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是英、美等国人士在广州等地出版的英文报刊。广州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唯一准许外国人长住并进行贸易的地方,英文报刊因此首先在广州问世。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1828年改名为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出版第二
25、节19世纪30年代以后,多家英文报刊开始在广州出版,主办者不仅有英国人,美国人也加入了办报行列。其中,英国人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广州周报。在中国出版的外文报刊,一般都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以本国读者为受众对象。就其新闻业务而言,采、写、编、评各方面的水平都较高,是其本国新闻事业发展水平在中国的体现。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三、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出版第二节 1833年,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中文报刊开始在中国境内出版,将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活动推向了新的阶段。 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刊名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新闻 传播 第三 全书 电子 教案 整套 教学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