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副井基岩段掘砌作业规程.doc
《某矿副井基岩段掘砌作业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矿副井基岩段掘砌作业规程.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前言3第二章 概况4第一节 工程概况4第二节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4第三节 施工条件8第三章 基岩段爆破作业文件9第一节 爆破器材选取9第二节 爆破参数计算9第三节 工作面炮眼布置10第四节 炮眼装药设计及起爆系统确定10第五节 爆破作业文件11第四章 组织钻眼作业14第一节 确定钻眼设备14第二节 钻眼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4第五章 组织爆破作业16第一节 组织爆破作业16第二节 爆破安全技术措施17第六章 组织装岩作业20第一节 选择装岩设备20第二节 装岩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0第七章 井筒支护工作23第一节 永久支护23第二节 确定砌壁模板23第三节 砌壁施工措施23第八章 施工辅助
2、系统26第一节 排水系统26第二节 通风系统26第三节 其他辅助设备26第九章 掘砌循环图表27第一节 掘砌作业方式27第二节 掘砌循环图表27第三节 掘进劳动组织27第十章 井筒施工安全管理29第十一章 凿井设备布置31第一章 前言朱集西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贺幢乡境内,隶属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距淮南市洞山约 38km,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t/a。立井开拓,在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风井三个井筒。三个井筒均采用地面预注浆防治水,表土段及风化带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该矿井的副井井筒及相关硐室掘砌工程由中煤五公司第三工程处施工,
3、为了有计划并合理地组织劳动力、资金、设备及材料,努力把该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的工程,特编制本掘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朱集西矿井井筒掘砌工程招标文件朱集西矿井井筒掘砌工程投标书朱集西矿井副井井筒掘砌工程施工合同朱集西矿井副井井筒及相关硐室掘砌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资料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煤矿测量规程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煤矿安全规
4、程(2006年版)简明建井工程手册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煤炭工业煤矿井巷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级办法 GB/T19001-2000 idtISO9001:2000标准本设计分文字说明书和主要施工图两部分。第二章 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况朱集西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贺幢乡境内,隶属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距淮南市洞山约 38km,井筒全部位于矿井工业广场内,场地内地势平坦,无障碍物。本区西部紧邻203省道,南邻淮阜铁路,北部有茨淮新河可以通航,连接淮河航运,交通十分便利。该矿井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00万t/a。立井开拓,在工业场
5、地内布置主、副、风井四个井筒。采用地面预注浆防治水,表土段及风化带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副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见表 2.1.1。表2-1 副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表 特 征单位副井备 注井中坐标Xm3642743.521Ym39472967.677井口自然标高m+23.4井口设计标高m+25.2净 径m8.0井筒掘砌深度m1015.2表土段厚度m468.7风化带厚度m34.95冻结深度m540井壁结构m钢筋砼+砼井壁厚度冻结段mm15002100基岩段mm600表2-2 副井井筒合同量一览表 序号单位工程名称及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量支护型式备 注1临时锁口m5.0按施工图2井筒冻
6、结段m530按施工图3井筒基岩段m485.2按施工图4马头门m待定按施工图5揭 煤第二节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一、地质概况(一)朱集西煤矿井筒检查孔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新生界第四、第三系,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各检查孔揭露的地层厚度见表4-1-1),现分述如下:表2-3 地层情况统计表 地层钻孔第四第三系(QN)上石盒子组(P21)下石盒子组(P12)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深度(m)检2(副)468.85519.45988.3037.301025.601、新生界第四、第三系(Q+N)本次井检孔穿过的第四系与上第三系地层不整合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之上,厚度为
7、468.85m。各孔粘土层及砂层所占比例见下表。表4-1-2 第三、第四系松散层砂层、粘土层厚度统计表孔号粘土层(m)百分比(%)砂层(m)百分比(%)检2(副)244.3052.1224.5547.9上部厚71.7073.70m,平均厚72.89m,以褐黄色、青灰色粉、细砂层及浅灰绿色粘土组成,含砂礓和铁锰质结核与蚌壳化石碎片。中部以灰黄、灰绿色中厚厚层中、细砂为主夹砂砾层与粘土层、砂质粘土。厚308.60312.75m,平均厚310.46m。下部主要由灰黄、灰绿、棕褐色中厚层粘土、砂质粘土与钙质粘土组成,间夹薄层粉细砂,粘土厚度较大,可塑性好,隔水性能强,厚72.7579.70m,平均厚7
8、5.13m。底部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砂、砂砾层及含砾、含钙质粘土组成,厚9.9513.45m,平均厚11.78m。2、二叠系(P)检查孔揭露二叠系厚度为462.67771.40m。揭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其中检1孔终孔层位为下石盒子组顶部、检2孔终孔层位为8煤底、检3孔终孔层位为11煤底,检4孔终孔层位为山西组3煤组底,岩性主要有粉砂岩、砂岩、杂色泥岩和煤组成。(1)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1)本次揭露厚度为519.45m。岩性变化较大,上部主要有灰棕色、灰色砂岩、粉砂岩及深灰色泥岩组成,含极不稳定煤层12层;中部以灰棕色、青灰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及
9、少量花斑泥岩,含1620煤组;下部为灰白色、浅灰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与23层花斑泥岩,含1113煤组,底部常以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砂岩为主,并与下石盒子组分界。岩性比例详见表4-1-3.表4-1-3 上石盒子组地层煤、岩层厚度统计表 孔号地层厚度岩、煤层厚度比砂岩(m)百分比()粉砂岩(m)百分比()泥岩(m)百分比()煤(m)百分比()检2519.45122.1523.570.9913.7310.8659.815.453.0(2)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2)检2孔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揭露厚度37.30m。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灰色细、中砂岩,该组发育有8、7-2、5-1、4-
10、2、4-1煤五层可采稳定煤层和较稳定煤层。区内底部普遍发育有灰白色中粗砂岩(即骆驼脖砂岩)和铝土质泥岩。各类岩性比例详见表4-1-4.表4-1-4 下石盒子组地层煤、岩层厚度统计表 孔号地层厚度岩、煤层厚度比砂岩(m)百分比()粉砂岩(m)百分比()泥岩(m)百分比()煤(m)百分比()检237.306.9018.52.607.025.2867.82.526.73、基岩风化带本区检查孔穿过新生界松散层均见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基岩风化带,一般风化深度35.00m左右(见表4-1-6)。1、强风化带:底板埋深497.20m(检2),层厚28.35m。其岩性主要由浅灰、灰黄,黄褐色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细
11、砂岩,风化裂隙及高角度垂直裂隙较发育,具有水蚀锈斑及方解石充填现象,局部岩石破碎。表4-1-6 强、弱风化带深度、厚度一览表 地层钻孔强风化带弱风化带RQD()围岩稳定性深度(m)厚度(m)深度(m)厚度(m)检2497.2028.35503.806.60060不稳定(二)构造本矿井井筒及检查孔位于武集背斜东部的倾伏端,附近构造较复杂,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揭露情况,有三条断层存在,分别为F40,F8和F42断层,其中:1、F40逆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060,落差015m,区内延展长0.7km,在检2孔至检3号孔的-剖面线附近尖灭,为三维地震控制的可靠断层。2、F8逆断层位于检1至检
12、2号孔东北部,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060,落差060m,该断层在本区北部被F7逆断层相切、落差较大。向南至检2号孔以东逐渐尖灭,为三维地震控制的断层,本次检4孔在1134.751141.60m穿过该断层,使P12底部的铝土岩及骆驼脖砂岩重复,落差约30m。3、F42正断层为检2、检3、检4号孔所见断层,位于检4孔南部,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70,落差015m。三维地震也有控制。本次检2号孔(副井)在16-2煤下768.50773.00m穿过该断层,使16-2煤与13-1煤间距缩小,落差约15m。从本次4个检查孔揭露的地层间距来看,除检2、检3、检4孔见断层,煤层及间距稍有变化外,其
13、它煤层及间距基本正常,只是钻孔岩石受附近构造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挤压破碎等现象。其破碎带特征见表4-2-1。表4-2-1 破碎带特征一览表 孔号起止深度(m)厚度(m)层 位主要岩性主要特征RQD(%)检2517.50526.308.8020煤上泥 岩糜棱状、碎块状0559.00567.008.00泥 岩挤压破碎呈糜棱状40615.00621.406.40泥 岩挤压破碎,具滑面、擦痕40768.50772.003.50F42断层粉砂岩、泥岩碎块状及糜棱状3050806.70808.702.0013-1煤上泥 岩岩石受挤压破碎呈糜棱状20849.30850.641.3413-1煤顶板泥 岩岩石呈
14、碎块状01013.01017.04.0011-1煤下细砂岩、泥岩呈块状,多擦痕40(三)煤层1、可采煤层本次检查孔揭露的可采煤层有上石盒子组17-1、16-2、13-1、11-2、11-1煤层及下石盒子组8、7-2、4-1煤层。另外揭露的其它煤层有:20、18、16-1、7-1、6煤等。在可采煤层中,13-1、11-2、8煤为稳定煤层,7-2、4-1煤为较稳定煤层,17-1、16-2、11-1煤为不稳定煤层。二、水文地质概况井筒基岩段含水层主要为二叠系含水层(段),二叠系岩性由砂岩、泥岩、粉砂岩、煤层等组成,并以粉砂岩为主。地下水主要储存和运移在以构造裂隙为主的裂隙网络之中,以储存量为主。自上
15、而下划分为2个含水层(段),二叠系各煤层及其泥岩,粉砂岩均为较好的基岩隔水层,在各砂岩含水层间起隔水作用,使各含水层间一般情况下不发生水力联系。现分述如下:(1)上石盒子组(P21)砂岩含水层(段)该组段主要发育20、18、17、16、13-1、11-2煤层,其中13-1、11-2煤为主要可采煤层。该层组砂岩主要以薄至中厚层细砂岩为主,砂岩裂隙发育不均,差异性较大,一般岩石较致密,在风化带及断层破碎带,裂隙比较发育。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段)累计砂岩厚度为103.50122.85m,仅占揭露地层的16.5%左右。煤层(组)顶板(50m以内)底板(20m以内)砂岩均不太发育,顶板砂岩一般为23层
16、,累计厚度525.16m,底板(20m以内)砂岩为12层,累计厚度2.87.11m,富水性弱。(2)下石盒子组(P12)砂岩含水层(段)该组段检2孔揭露上部地层,厚156.70m。主要发育有8煤、7煤和4煤组,揭露砂岩以薄层中厚层为主,砂岩累计厚22.81m,占揭露地层14.6%左右,其8煤顶板32m左右为上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厚1220m,该砂岩分布稳定,岩石较致密,在破碎带附近,裂隙比较发育,在钻探过程中未发现漏水现象。副井井筒涌水量163m3/h,计算的井筒涌水量的对比结果详见表6-6-1。 井筒涌水量计算成果及建议采用值表 表6-6-1井筒涌水量(m3/h)副井备 注抽水试验层 流33紊
17、 流163流量测井层 流16紊 流88采用值163第三节 施工条件该工程工业广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五通一平”基本满足施工要求。第三章 基岩段爆破作业文件第一节 爆破器材选取选用SYZ1(T100)水胶炸药,炸药密度为1.1g3/m,药卷直径为32mm,炮眼直径55mm。雷管选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分为15段,用6号或8号。为了避免间隙效应,配上导爆索和继爆管。采用380V交流电作为起爆电源,用爆破电缆作为爆破母线。第二节 爆破参数计算一、计算炮眼深度(一)按任务确定炮眼深度l=L/(Nn1)式中l炮眼深度,m;L井筒施工计划月进度,m;N每月实际用于掘进的作业天数,其值根据施工作业方式确定;n
18、日循环数;1正规循环率,一般取0.80.9;炮眼利用率,一般取0.80.9。l=150/(2810.90.9)=6.4m(二)确定各类炮眼深度1、掏槽眼深度一阶掏槽眼深度为1.65m;二阶掏槽眼深度为3.3m;三阶掏槽眼深度为6.6m2、周边眼与辅助眼深度周边眼与辅助眼深度均为6.4m二、药卷直径与炮眼直径药卷直径为32mm;炮眼直径为55mm。(三)炮眼数目估算N=1270qS/d20式中N估算的炮眼数目,个。q单位炸药消耗量,kg/mS掘进断面面积,炮眼利用率装药系数,即每米炮眼的装药长度(当药卷直径在3240mm时,一般为0.40.5;当药卷直径为45mm时,一般为0.350.45)d药
19、卷直径,mm0炸药密度,g/cmN=12700.9166.50.9/0.43221.12=150(四)单位炸药消耗量q=Q/Sl式中q循环实际单位炸药消耗量,kg/m;Q循环实际总装药量,kg;S掘进断面积,;l炮眼深度,m;炮眼利用率q=365.7/66.56.40.9=0.95kg/m第三节 工作面炮眼布置1.掏槽眼:掏槽眼采用三阶直眼掏槽方式,掏槽眼圈距为500mm,掏槽眼间距为800mm,第一圈圈径1.7m,第二圈圈径2.7m,第三圈圈径3.7m,第一圈有7个炮眼,第二圈有10个炮眼,第三圈有14个炮眼。第一圈掏槽眼的深度为2.3m,第二圈掏槽眼的深度为4.6m,第三圈掏槽眼的深度为6
20、.7m,采用反向、间隔、不耦合装药。2.周边眼:周边眼间距为500mm,最外一圈辅助眼与周边眼的间距为W=EM=625mm。周边眼与围岩之间有100mm的间距。周边眼采用正向、间隔、不耦合装药。周边眼眼深6.4m,周边眼有57个炮眼。3.辅助眼:最内一圈辅助眼与最外一圈掏槽眼的间距为725mm,另外两圈辅助眼之间的距离为650mm,辅助眼眼深为6.4m,辅助眼的间距为800mm,最内一圈辅助眼有20个炮眼,第二圈有25个炮眼,最外一圈有30个炮眼。第四节 炮眼装药设计及起爆系统确定一、装药工作(一)装药结构掏槽眼与辅助眼采用反向、间隔、不耦合装药;周边眼采用正向、间隔、不耦合装药。(二)装药量
21、1.装药系数与装药集中度(1)装药系数掏槽眼和辅助眼的装药量根据装药系数计算确定。掏槽眼第一圈的装药系数为0.6;掏槽眼第二圈的装药系数为0.5;掏槽眼第三圈的装药系数为0.35。辅助眼第一圈的装药系数为0.5;辅助眼第二圈的装药系数为0.55;辅助眼第三圈的装药系数为0.45。周边眼的装药量按装药集中度计算。周边眼装药量为200g/m2.各类炮眼的装药量确定(1)掏槽眼的装药卷数与装药重量第一圈掏槽眼的装药卷数=0.61650/300=3;装药重量=3300=900g第二圈掏槽眼的装药卷数=0.53300/300=5;装药重量=5300=1500g第三圈掏槽眼的装药卷数=0.35660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矿副井 基岩 段掘砌 作业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