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ppt
《第5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1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第五五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五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概述交会法观测精密导线测量全站仪观测视准线测量引张线测量垂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331.11.1水平位移观测的内容水平位移观测的内容第一节概述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包括位于特殊性土地区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水平位移观测、受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及工程设施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挡土墙、大面积堆载等工程中所需的地基土深层侧向位移观测等,应测定在规定平面位置上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441.21.2水平位移产生的原因水平位移产生的原因第一节概述产生水平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及其基础受到水平应力的影响而产生
2、的地基的水平移动。551.31.3水平位移观测的意义水平位移观测的意义第一节概述适时监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量,能有效地监控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61.4 1.4 水平位移观测基本原理水平位移观测基本原理 第1节概述00YYXXkykxtvmn均 设建筑物某个点在第k次观测周期所得相应坐标为Xk、Yk,该点的原始坐标为X0、Y0,则该点的水平位移为: 某一时间段(t)内变形值的变化用平均变形速度来表示。例如,在第n和第m观测周期相隔时间内,观测点的平均变形速度等于: 若t时间段以月份或年份数表示时,则v均为月平均变化速度或年平均变化速度。 71.5 1.5 测点布设
3、(测点布设(1)第1节概述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81.5 1.5 测点布设(测点布设(2)第1节概述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和导线网等形式,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有角度交会、边长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和附合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为保证变形监测的准确可靠,每一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应少于2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构成一定的网形,并按规范规定的精度定期进行检测。91.6
4、1.6 控制点的型式及埋设要求控制点的型式及埋设要求 第1节概述对特级、一级及有需要的二级、三级位移观测的控制点,应建造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并应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顾及观测精度要求,配备强制对中装置。 用于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控制点)应稳定可靠,能够长期保存,且建立在便于观测的稳妥的地方。 位移监测点(观测点)应与变形体密切结合,且能代表该部位变形体的变形特征。10第1节概述强制对中装置强制对中装置11观测墩浇筑观测墩浇筑第1节概述12观测墩形式观测墩形式第1节概述13第1节概述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14第1节概述固定式照准牌固定式照准牌151.7 1.7 常用方法
5、常用方法第1节概述水平位移观测方法的选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的选用序号序号具体情况或要求具体情况或要求 方法选用方法选用1测量地面观测点在特定方测量地面观测点在特定方向的位移向的位移基准线法(包括视准线法、激光准直基准线法(包括视准线法、激光准直法、引张线法等)法、引张线法等)2测量观测点任意方向位移测量观测点任意方向位移可视观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可视观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精密导线测量会法或方向差交会法、精密导线测量法或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法或近景摄影测量等方法3对于观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对于观测内容较多的大测区或观测点远离稳定地区区或观测点远离稳定地区的测区的测区宜采用
6、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宜采用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4测量土体内部侧向位移测量土体内部侧向位移可采用测斜仪观测方法可采用测斜仪观测方法16控制网控制网第1节概述171.8 1.8 观测周期观测周期第1节概述 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对于不良地基土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地区的观测,可与一并进行的沉降观测协调考虑确定;对于受基础施工影响的位移观测,考虑确定;对于受基础施工影响的位移观测,应按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可逐日或隔数日应按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可逐日或隔数日观测一次,直至施工结束;对于土体内部侧
7、观测一次,直至施工结束;对于土体内部侧向位移观测,应视变形情况和工程进展而定。向位移观测,应视变形情况和工程进展而定。181.9 1.9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 第1节概述 ( 1)水平位移观测点位布置图; (2)观测成果表; (3)水平位移曲线图; (4)地基土深层侧向位移图(视需要提交); (5)当基础的水平位移与沉降同时观测时,可选 择典型剖面,绘制两者的关系曲线; (6)观测成果分析资料。19 192.12.1交会法观测概述交会法观测概述 第二节交会法观测原理: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优点: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
8、用低、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形体的监测工作,如:滑坡体、悬崖、坝坡、塔顶、烟囱等。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方法。 20 20第二节交会法观测21第2节交会法观测在进行交会法观测时,首先应设置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尽量选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基岩上,并尽可能离开承压区,且不受人为的碰撞或震动。工作基点应定期与基准点联测,校核其是否发生变动。工作基点上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2.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22第2节交会法观测工作基点到位移监测点的边长不能相差太大,应大致相等,且与监测点
9、大致同高,以免视线倾角过大,影响测量的精度。为减小大气折光的影响,交会边的视线应离地面或障碍物在1.2m以上,并应尽量避免视线贴近水面。在利用边长交会法时,还应避免周围强磁场的干扰影响。2.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续续)23测角交会法测角交会法 第2节交会法观测ctgctgyyctgxctgxxABBAPctgctgxxctgyctgyyABBAP222sinbammp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之间。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一般不宜大于300m,当采用三方向交会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2.3 测角交会法24测角交会误差椭圆测角交会误差椭圆第2节交会法观测2
10、52.4 测边交会法测边交会法 APAPAPAPbyybxxsincos22sin1bapmmm第2节交会法观测在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下列几点:角通常应保持在60至120之间;测距要仔细,以减小测边中误差ma和mb;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且一般不宜大于600m262.5 后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 BPBPxxxBPBPxkyy)()()sin(2232112bsbsmsmp第2节交会法观测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应注意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不能在同一个圆周上(危险圆),应至少离开危险圆周半径的20%。 2728 283 3精密导线测量精密导线测量 第六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精密导线法是监测曲线形建筑物(如拱坝
11、等)水平位移的重要方法。按照其观测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精密边角导线法和精密弦矢导线法。弦矢导线法是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矢距变化的观测值来求得监测点的实际变形量。边角导线法则是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由于导线的两个端点之间不通视,无法进行方位角连测,故一般需设计倒垂线控制和校核端点的位移。29边角导线(边角导线(1)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边角导线的转折角测量是通过高精度经纬仪观测的,而边长大多采用特制铟钢尺进行丈量,也可利用高精度的光电测距仪进行测距。观测前,应按规范的有关规定检查仪器,在洞室和廊道中观测时,应封闭通风口以保持空气平稳,观测的照明设备应采用冷光照明,以
12、减少折光误差。观测时,需分别观测导线点标志的左右侧角各一个测回,并独立进行两次观测,取两次读数中值为该方向观测值。边角导线的系长一般不宜大于320m,边数不宜多于20条,同时要求相邻两导线边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30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边角导线(边角导线(2)31弦矢导线(弦矢导线(1 1)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弦矢导线法是根据重复进行K次导线边长变化值和矢距变化值的观测来求得变形体的实际变形量。弦矢导线法矢距测量系统是以弦线在矢距尺上的投影为基准,用测微仪测量出零点差和变化值。首测矢距时需测定两组数值:读取弦线在矢距因瓦尺上的垂直投影读数Vi (i=1,2,n),以及微型标志中点(即导线点)与矢距
13、尺零点之差值。复测矢距时仅需读取弦线在矢距因瓦尺上的垂直投影读数。 32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弦矢导线(弦矢导线(2 2)弦矢导线的全长不宜大于400m,边数不宜大于25条;若矢距量测精度不能保证转折角的中误差小于1时,导线长应适当缩短,边数应适当减少;若矢距量测精度较高,边长也可适当放长。此法的关键是提高三角形(矢高)的观测精度,一般需采用铟钢杆尺、读数显微镜和调平装置等设备。 33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弦矢导线(弦矢导线(3)34第3节精密导线测量弦矢导线(弦矢导线(4)35 354 4全站仪观测全站仪观测 第六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全站仪又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兼有电子测距、电子测角、计算和数据
14、自动记录及传输功能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全站仪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等系统组成,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计算和存储,并能与外围设备自动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全站仪架设在已知点上,只要输入测站点、后视点的坐标,瞄准后视点定向,按下反算方位角键,则仪器自动将测站与后视的方位角设置在该方向上。然后,瞄准待测目标,按下测量键,仪器将很快地测量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并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待测点的三维坐标。36ZSHZSYZSXcossinsincossin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sincos/cossin/sincossinsin/sinsi
15、n/coscoscossinZSHZSYZSXmZSZmMmZSmZSZmMmZSmZSZmM坐标测量原理坐标测量原理第4节全站仪观测37TCA2003TCA2003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1 1)第4节全站仪观测TCA2003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测量机器人、基点、参考点、目标点组成,可实现全天候的无人值守。监测前首先依据目标点及参考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置TCA2003测量机器人。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一般应选择在稳定处,使所有目标点与全站仪的距离均在设置的观测范围内,且避免同一方向上由两个监测点,给全站仪的目标识别带来困难。为了仪器的防护、保温等需要,并保证通视良好,应专门设计、建造监测
16、站房。 38第4节全站仪观测TCA2003TCA2003自动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2 2)参考点(三维坐标已知)应位于变形区以外,选择适当的稳定的基准点,用以在监测变形点之前检测基点位置的变化,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点上放置正对基站的单棱镜。参考点要求覆盖整个变形区域。参考系除了为极坐标系统提供方位外,更重要的是为系统数据处理时的距离及高差差分计算提供基准。根据需要,在变形体上选择若干变形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均匀分布在变形体上,到基点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互不阻挡。每个监测点上安置有对准监测站的反射单棱镜。 39第4节全站仪观测Leica TCA2003 Leica TCA2003 全站仪全站
17、仪40第4节全站仪观测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4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第4节全站仪观测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测量中,为进一步提高精度,减弱误差的影响,应用差分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自动极坐标差分处理的基本原理是:每一个测量周期均按极坐标的方法测量工作基点和变形测点的斜距、水平角和垂直角,将监测站点至具有气象条件代表性参照的工作基点测量值与其初始值相比,求得差值。由于变形观测采用同样的仪器和作业方法,并且工作基点均埋设在基岩上,可以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故将这一差值看作是受大气压力、温度及仪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42距离的差分改正距离的差分改正 jjjdddd0pppdddd 由
18、于监测站和工作基点建立在基岩上,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稳定不变的。两者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因气象条件变化引起的,按下式可求出气象改正比例系数:经气象差分改正后的真实斜距为: 为了保证距离气象改正比例系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际测量工作中,应取2个以上基准点测定的距离气象改正比例系数的中数,用于变形点距离测量的差分气象改正。第4节全站仪观测43球气差的改正球气差的改正 某一时刻测得监测站与工作基点间的三角高差为: vidhjjsin根据下式可求出球气差改正系数c : 220cosjjdhhc变形点与监测站之间经球气差改正的三角高差: vidcdhppp22cossin第4节全站仪观测44方位角的差
19、分改正方位角的差分改正 0zjzjzHHH在变形点每周期的方位角测量值中,实时加入由同期基准点求得的改正值,可准确求得变形点的方位角 zzpzpHHH第4节全站仪观测在长期的变形监测过程中,难以保证仪器的绝对稳定,因水平度盘零方向的变化,对水平方位角的影响不可忽略。所求的变形量均是相对第一周期而言的,故可把工作基点第一次测量的方位角作为基准方位角,其它周期对工作基点测量的方位角与基准方位角相比,有一差异:45 455 5 视准线测量视准线测量 第五章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
20、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为保证基准线的稳定,必须在视准线的两端设置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该方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46第5节视准线测量视准线观测原理及观测点的布设视准线观测原理及观测点的布设47视准线一般分三级布点,即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当条件允许时,也可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合并布设。48视准线的布置(视准线的布置(1 1)第5节视准线测量视准线的两个基点必须稳定可靠,即应选择在较稳定的区域,并具备有高一级的基准点经常检核的
21、条件,且便于安置仪器和观测。各观测点基本位于视准基面上,且与被检核的建筑部位牢固地成为一体。整条视准线离各种障碍物需有一定距离,以减弱旁折光的影响。 49第5节视准线测量工作基点(端点)和观测点应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埋设强制对中底座。墩面离地表1.2m以上,以减弱近地面大气湍流的影响。为减弱观测仪竖轴倾斜对观测值的影响,各观测墩面力求基本位于同一高程面内。位移标点的标墩应与变形体连结,从表面以下0.30.4m处起浇筑。其顶部也应埋设强制对中设备,常常还在位移标点的基脚或顶部设铜质标志,兼作垂直位移的标点。视准线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300m,当视线超过300m时,应分段观测,即在中间设置工作基点,先
22、观测工作基点的位移量,再分段观测各观测点的位移量,最后将各位移量化算到统一的基准下。 视准线的布置(视准线的布置(2 2)50第5节视准线测量观测使用的照准标牌图案应简单、清晰、有足够的反差、成中心对称,这对提高视准线观测精度有重要影响。觇标分为固定砚标和活动觇标。前者是安置在工作基点上,供经纬仪瞄准构成视准线用;后者是安置在位移标点上,供经纬仪瞄准以测定位移标点的偏离值用。视准线的布置(视准线的布置(3 3)51小角法测量小角法测量 (1)AiiDl11BiiDl2112221()()iiiiAilDiDlDmmmDmmm忽略,第5节视准线测量52BiAiBiAiiDDDDl)180(0ma
23、x2iAiBilAiBiAiBiilimDDmDDmDDDmD当时,这种布置形式对提高测定偏离值的精度更为有利。 第5节视准线测量若在待测点i上观测,则:小角法测量小角法测量 (2)53第5节视准线测量活动觇牌活动觇牌54 活动觇牌法观测时,在A点设置经纬仪,瞄准B点后固定照准部不动。 在欲测点上放置活动觇牌,由A点观测人员指挥,B点操作员旋动活动觇牌,使觇牌标志中心严格与视准线重合。 读取活动觇牌的读数,并与觇牌的零位值相减,就获得待测点偏离AB基准线的偏移值。 转动觇牌微动螺旋重新瞄准,再次读数,如此共进行24次,取其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上半测回的成果 倒转望远镜,按上述方法测下半测回,取上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章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水平 位移 监测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