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doc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doc(7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作品分析和演奏技巧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小提琴曲渔舟唱晚的背景知识,并深入乐曲各个细节与大家分享了关于该曲的演奏技巧,且针对泛音和拨弦做了技巧介绍,对初学者有较大的帮助。关键词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 演奏技巧 节奏乐曲处理目录引言1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1(一)曲式结构1(二)旋律分析2(三)调性分析2(四)音色分析3结论4致谢语5参考文献:5引言渔舟唱晚原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后被黎国荃改编为小提琴曲。乐曲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1、 小提琴
2、曲渔舟唱晚简介及创作背景古曲渔舟唱晚,是根据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渔舟唱晚”四个字而得名,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忙碌了一天的渔舟归航时,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景。渔舟唱晚最早为古筝曲,是我国近现代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魏子猷先生传谱的一首古筝作品1。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通过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并运用了西洋音乐曲式中音型模进和华彩乐段,具有高度的演奏价值和艺术水平,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在经其高足娄树华先生领悟、演奏并传播,成为是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更是一首闻名
3、世界的中国古筝曲。 二、小提琴曲渔舟唱晚乐曲分析(一)曲式结构 小提琴曲渔舟唱晚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版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第二段在调式有所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一段上下八度关系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描绘渔舟满载而归的喜悦场景2。虽然篇幅较小,但整首乐曲简练而精致,一气呵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底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旋律分析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3。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
4、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4。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
5、滑叠用的催板奏法5,展现出了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三)调性分析 渔舟唱晚是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乐曲要表现古典的风格意境,必然要遵循古典主义审美的法则:“稳重的节奏,典雅的情趣”。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现代人要缓慢得多,这自然应该从音乐的节奏上反映出来,即使是演奏快速乐段,速度也应当有所控制,同时,古代人待人接物时其礼仪规章比现代人要繁琐和严格得多6,因此,演奏古典风格的乐曲时不但节奏上要稳重,而且乐曲处理要规整,发音的强弱要适当。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部曲式。 引子是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舟唱晚 小提琴曲 渔舟 作品 分析 演奏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