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薛宝生).doc
《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薛宝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薛宝生).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在第二十二届城市党刊经验交流会上的辅导报告(2013年6月24日,根据录音整理)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主编 薛宝生首先,讲几句感谢的话。一是感谢党刊研究会,给了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一定尽力完成好党刊研究会领导交给的任务;二是感谢宁夏以及全国各地党委政研系统(包括其他系统)对学习与研究稿件及发行工作的支持和关爱。昨天,与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有关领导在黄河岸边,大家即兴朗诵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说此时此景,一丝一毫都不差。今天,仍然可以把这首诗用在我们的大会上。宁夏的壮美,我相信很多第一次来宁夏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同志
2、,可能会大为惊奇。在南方同志的心目中,可能宁夏是极其落后贫穷、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但是,你来到宁夏看了以后,你就知道“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景色十八湾,宁夏湾是非常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的发展、宁夏的热情、宁夏创造的经验,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我是第一次来吴忠,昨天我看了册子上关于吴忠的介绍,写得非常好。首先是因为他们工作做得到位,有东西可写。我看了吴忠的介绍后,草草走了一下,也是大为惊奇!吴忠应该是宁夏最好的地方之一黄河明珠、回族之乡。回族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民族,有很多民族的优点,是中华大家族中的回族,与国外某些文化传入的根是不一样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称为中华民族。中华
3、民族是一体多元的,一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就是56个民族。我觉得感受回族文化,学习各个民族的优点,也是我们大家此行的共同心愿,对我自己来说也非常期盼。再一点,我走过了全国很多地方,今天看到许多老朋友,非常高兴,也是我此行的原因之一。到每一个地方,大家都做了很周到的服务和热情的接待,给我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虽然不能够一一报答,但是今天在这里见到老朋友,是非常有幸的。同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都在政研室工作多年,为我们杂志投稿、发行作出了很大贡献。能够和大家在一起,与大家交流一些问题,非常有幸。刚才,主持人说到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八大报告,从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虽然我本人没有直接参加十八大报告起
4、草,但是在宣讲时作了几场报告。今天,党刊会领导没有给我定题目。讲点什么?因为十八大报告,各方面已经讲了很多,特别是我们做政研工作的,要先人之学,已经烂熟于胸了,所以今天就不讲了。去年,有个地方给我了个题目,说新进的同志在政策调研与写作方面经验不足,能否请你给他们讲讲政策调研与写作。当时,我的想法是,我在大学读书是学文学的,当时不太认真听写作课,认为文学与写作没有多大关系。同时,我搞政策调研这么多年,没有系统总结过经验教训,也不愿意好为人师,给别人讲怎么调研与写作。后来,按照要求拉了一个提纲讲了一次,大家认为很有必要。所以,这次我想了一想,还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政策调研与写作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一
5、步交流?原因在于,这几年来,我对原来的思想有些修正,对写作课与写作的关系、评论与作家的关系、政策调研与真正出调研成果的关系等等,有了新的理解。虽然写作有个人灵性的东西,但是有理论指导和没有理论指导,仍然是不一样的。这些年来,我感觉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吸收,也可以摒弃,但是无论是吸收还是摒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对你产生了影响和帮助。所以,我还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政策调研与写作。我讲的题目是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政研工作是不一样的工作?我们的工作的确与别的工作不一样,有哪几个不一样呢?第一点,与事务类的行政人员不同。一般事务类的行政人员,把工作干好就行了,实
6、干、苦干是最基本的。但是,政研室的工作不是出力流汗就可以了,不是苦干就可以了,你要有多于常人思考的习惯、对问题研究的兴趣,这就和一般工作不一样。有人说,政研室工作清闲,实际上有时文章写不出来时,有时想还不如回老家去起圈去,担草、起圈都比这好干。一般人说政研工作有啥意思?但是你对政研工作要有兴趣,自得其乐;没有这个东西,你长期在这个单位工作,就会感到很失落。因为与外面的花花世界相比,你找不出自己生存的根据,这就很失落。但是作为政研工作人员,首先要找出,我有我自已高于你们的地方,要找自信心。这是第一点,我觉得是必须的。第二点,作为文字工作者,与一般学者不同。和学者不同,主要体现在追求的目标不一样。
7、学者研究问题,他追求的是问题的解决,是为学术而学术。但是政研工作,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是为政治而学术,为实践而学术。在这个单位工作,就不能特别较真,非得把问题推到极致的角度去认识,学者可以搞极端,政研工作不能搞极端主义。这与学者不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政治追求,学术只是我们政治追求的工具,这一点应该永远记住。第三点,与作家不同。虽然都是搞文字的,但作家都是自由主义、直抒心灵在写作;虽然都是对文字有兴趣,但作家是对内心心灵的抒发,无拘无束,而我们是遵命文学,是遵命主义,是遵命而写,遵守人民之命、现实政治之命。所以说,与作家比起来,要受一定的束缚,还要甘愿受这种束缚。第四点,与一般饭碗主义的工作不同。
8、一般工作是为了找饭吃,但是政研工作不是饭碗主义,要超越饭碗主义,把精神追求放在最高位置。因为工作无非是两种意义,一种是获得物质的资源,一种是获得精神的享受。我觉得政研室的工作应该把第二点看得更为重要。所以说,最后总结就是,既然有这么多相同和不同,我们怎样定位呢,政研工作者定位在,政治家型的学者,或者说是学者型的政治家。只有这样的定位,你才能勤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定位,你才能有政治追求,也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这就是与其他工作的不同,有这么些思考。第二个问题,关于政研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既然和其他工作不同,那么就要有素质要求,也要有几条硬杠。我们每个人自我修炼,也要把握这几条。第一条,实际上前头也基本
9、上涉及了,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用世之心。所谓政治理想,就是要心系国家民族利益,关心改革、创新这些永恒的话题。教书先生可以一本旧讲义念一辈子,但政研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我经常说,有人请吃饭,饭可以经常去吃,但是每次不能说同样的话;老朋友可以多次见面,但是每一次都要有新话题,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讲新话。要给自己定一条标准:没有新思想,没有新观点,就不要见面;见面就要交流新情况、新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这个定位当然也很高,我也没做到,但是我觉得应该做到。这个就是把经事济用,把自己的学问拿来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一个工作的目标。第二条,要有学养基础和写作兴趣。学养基础很宽泛,这个话题一展
10、开,将涉及到很多方面。总的来说,一个人学养基础的养成,有两条途径。有的呢,先是专家,然后慢慢染指其他方面的学问,成为杂家,就是所谓的一专多能,由一专到多能。但是,很多人也是走的相反的路径,就是由多能到一专。就是研究、染指很多方面,特别是自学成才的,关心很多事情,然后自己觉得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走在前面了,研究比较深了,然后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一专到多能还是多能到一专,总之就是有一些基本学科的东西要把握。做政研工作以后,无论你是政治学啊、经济学啊、还是党建学,实际上这个分法也是个大致的分法,你每天特别是写这些综合性文稿的时候,它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也就是说,你只要学过的东西,没有一点是浪
11、费的;你只要没学的东西,就会在文章里留下(知识不足的)痕迹。所以说,人生没有浪费的经历,也没有无用的学问。只要勤学,用老百姓的话,“装到肚子里的都是你自己的东西”。有用和无用,只是因为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一个临时性的评价。有时候无用就是大用,有时候实用才是有用。这些都对,看你在什么条件下去讲这些话。因此,我认为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这些最基本的学问,你可以不研究它,但是这几门学科的几个排在前列的人物你应该知道吧?!最著名的几本名著你应该涉猎吧?!这是做政研工作,打基础(学养的基础)应该有的。有的人是爱读书,但是不爱写作,就是“吾眼有神、吾手有鬼”。看什么东西评价很高,评价的能力
12、很强,但是你让他写,要么是写不出来,要么是写出来人家也看不上。这就是我说的学养基础还要加上写作的兴趣。写作兴趣这个东西呢,是训练出来的,“吾眼有神”说明你有学养基础,但是“吾手有鬼”就说明你训练不够。要训练。训练自己提出问题,训练自己诠释问题。为什么我要提这两个词,一个提出问题,一个诠释问题?实际我认为学问基本上就是这两方面,第一类就是提出问题的学问或者叫提出问题的学者;第二类就是诠释问题的学者。我认为第一类是最优秀的学者,因为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就是你对这个问题起码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认识,特别是能提出新问题,那就是综合的多种学科、多年实践经验,才能提出新问题。如果说按这个分法来看邓小平,我
13、觉得他就是第一类提出问题的学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先没有,他提出来,让我们研究了30年,也还没有真正研究通。当然,任何理论都是一个开放系统,一旦提出,就需要很多学者不断地去诠释它、去生发它,做个话题,去发展它。那么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类的诠释问题的学者。我们都属于这一类型吧,属于诠释问题的学者。要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可能还不够。当然大的方面像“中特理论”提不出来,但是小的方面我们可能也有些创新。如果说完全没有创新的话,生存就没有价值,做研究工作就没有价值。所以说,要锻炼自己不断提出问题,锻炼自己能把一个问题阐述得非常有特色,或者观点新、或者材料新、或者角度新、或者表述新,等等,这个下面我再提出
14、。总之,要锻炼这些能力。再一个,我从这个学养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就是这个工具性学问和统帅性学问。这好比我们原来学的数学、物理、化学或者各个学科,现在分类越来越细。因为随着分工的细腻化,学科的分类越来越细了。每一个学科,实际上都会对你做政研工作有帮助。有的人说我学化学对政研室根本没有帮助。错!它训练了那种特殊的思维,思维方式会对你的工作有帮助。这就叫工具性的学问。每个人实际上都应该有“几把刷子”,这就是说你得有几个工具你会用得相当娴熟。但是,同时不能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或者工匠来看待。要超脱工具性学问的束缚,努力站到统帅性学问的高度。统帅性学问就是综合了好多工具性学问抽象出来的,
15、包括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等,它是在不同层次上对工具性学科的一种抽象。这个当然也很深奥。但是,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超越专业对你的束缚,站到更高的制高点去看待问题。第三条,要有实践历练和人情世故。政研系统,你不要说它是玩文字的,就把他当书生看。真正的书生、完全的书生,在政研室也不吃香。政研工作和其它工作不同,它仍然需要你的实践历练,需要你的人情世故的统揽。所以说,有过基层的生活工作经历,特别是领导工作的经历,对你自己的提升是很大帮助的,对你的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有的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还下什么基层啊,你现在再回去和你当年在农村生活的感觉不一样。不是说农村在变,是你的眼光在变,你的地位的变
16、化导致你眼光的变化。所以说,要不断地回到原点去,下到基层去。再一个,你原来在基层可能是一个小干部或者是被领导者,那么现在如果挂职锻炼你可能是一个领导者,这个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包括刚才讨论的改文章的问题,包括你会觉得你自己写得好,而领导改的,你说哎呀还不如我写得好。但是领导改的,他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和自己的角度。一个真正成熟的写作高手,不应该讳疾忌医,说我的文章一个字也不准动,固步自封是不行的。一定要允许别人改你的文章,研究别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特别是领导有时候改的文章,他文辞上不见得比你研究得精到,但是他的立意、他的高度,你没有他那个位置的体验,你是真的不可能做到的。还有一个,关于人情世故。人情
17、世故和学问很有关系。因为现在做学问的都不是“宅男”、“宅女”了,现在宅在家里不行,你要和这个社会的接触。包括现在许多基层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安定的问题出现。我经常说,这是无能,不是群众坏,动不动给群众扣刁民的帽子。政治是说服的艺术。你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些事情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把它搞下去,然后燃成熊熊大火了,说是刁民、暴民,然后调公安。这样的领导应该撤职。这是我的观点。所有群体性事情都是领导能力问题或者领导品质问题,你做得不好。所以人情世故这个东西,对领导来说、对政研室的同志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说人情世故不是说无原则,也不能说用一个贬义词叫“老于世故”,那就不对了。你还是要坚持原则,但坚
18、持原则同时必须通达人情世故,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手段。领导就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这两个词。前些时候,我一个同学出了本书叫魅力领导,让我给他写个序。我在那个序言中分辨了两个词的不同,一个叫领导科学,一个叫领导艺术。我就说,领导科学,它是那些原则性的方面;领导艺术,就是破原则的那些方面,就是灵活运用的那些方面。只有领导科学加上领导艺术,你才是高明的领导者。光讲领导科学或者光讲领导艺术都不行。第四条,还是要讲奉献精神。就我刚才说的,有时候一想到出力流汗,就不想干了,很苦恼。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世界上两种工作是暗无天日的,因为政研室也是很多时候大家晚上不回家,夜点明灯下苦心。两种工作暗无天日,一种是
19、挖煤的,一种是写稿子的,真是暗无天日。而且我们还不像作家,虽然暗无天日吧,你搞搞搞,可以把自己搞得有名气了或者赚了大笔稿费。我们这工作呢,搞了半天,最后还没有你的名字,甚至你写了几稿之后还全给改掉了,最后领导给你改呀改,只剩下标点符号是我自己的,很气闷。但是这个,我觉得你怎么寻找根据呢,就是奉献精神。无名、无我,还要讲这个境界。从事政研工作,这几个方面的素质你得具备,老实说,你缺了一方面,在政研室一天都待不下去。第三个问题,政研工作的职责。从中央政研室来讲,我们经常讲四句话:调查研究、提供信息、决策咨询、文稿起草,就这么一些职责吧。第一个责任,提供信息要周全。我原来在信息局作副局长,对提供信息
20、这个东西,深有感触。我们经常讲,决策是领导的责任,决策失误是领导的责任。但是,我也经常说,领导为什么决策失误?是因为他的信息不周全。信息为什么不周全?是因为提供信息的人,没有提供周全的信息。为什么没有提供周全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因为能力问题,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责任心的问题。没有从工作角度,而是从自我的角度,投其所好,为领导提供爱听的、爱看的,捡好听的说,最后导致领导在某些偏激的方面越走越偏,偏好越来越严重。他怎么可能秉公决策呢?这个问题,在行政部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引起注意。有人认为,我们党内有自己的研究部门就行了。其实不然,自己的研究部门恰恰不能说真话,民间的一些智库,你跟他没有隶属关系,恰恰有
21、时候给你放几炮,很有价值。我们作为体制内的学者或体制内的研究机构,我觉得这种责任心要有。要对领导负责。决策失误是领导责任,但不尽是领导责任,也是提供信息者的责任。从内部来讲,我们应该担起这个责任来。第二个责任,要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和老师教学生是一样的,你自己只有有十桶水的时候,你才能教给学生一桶水,不可能你有多少就能教给他多少,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政研工作者,有一个尴尬之处,你的地位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你为之起草讲话的可能是地位很高的领导。我有时在想,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起草的东西都拿到全国去念、到世界上去念,这个责任很大。这个责任大,就要求你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你不能说
22、我是个科员、我是个处长,我就按我的写,你必须设想你就是省委书记,我就是地委书记,那么就以这个身份和地位来讲话,应该讲什么样的话,太细碎的话不能讲,太大的话也不能讲、也讲不了,要讲适当的话,这样稿子才能写得好。你如果想,唉,我就是个科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也不行。所以,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你要超越自己,不断地把自己拔升到一个眼观全局的领导者的高度来定位自己。第三个责任,要忠于事。通过忠于事来服务人,这个也很关键。我们经常说,在行政机关,有人说忠于事和忠于人不好统一。有时候忠于事就不能忠于人,有时候你太忠于人了就不能忠于事。因为人和事它不是完全对等的。但是,我们给自己定位什么呢?要通过忠于事来
23、实现服务人。你给领导服务,你不能不讲服务啊!不能不讲忠心啊!但是你要通过什么形式去实现,只能通过忠于事。就是我上次讲的,该说硬话的、该唱反调的时候,你敢吗?我觉得有时候是需要有点胆量的。对吧,但是我的出发点肯定是给你做好服务。这个可能是很高的要求。但是,必须是这样来定位。你写文稿,对领导形象塑造非常重要。实际上,领导的外在形象很多时候是由我们这些(说一个贬义词)“政治化妆师”或者说写手,来给他打扮出来的。包括李瑞环有很多俏皮话,出那么多书,大家都认为不容易,从一个木匠开始,做到国家最高领导人,还出那么多新思想。虽然他自己确实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是我知道他身边有包括北大哲学系等等好几个高材生,
24、这些人对他的形象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政研室也经常讲,谁谁谁把谁写起来了,或者谁谁把谁写死掉了。真有这样的事啊,你给写那个破稿子,他念一二次没事,念三次五次就没有人听了,再念下去人就有人要骂了:庸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信息化时代,高明的领导都知道政研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忠于事来忠于人,如果有时候做不了或做不好的话,通过忠于事带来厄运了,那么我觉得或者是你的领导有问题,或者是社会有问题。跳槽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也可以跳槽。但是,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根本。这算是第三个问题,工作责任问题。第四个问题,政研工作者的方向和出路。所有的干部都有个个人出路问题,就是我们的方向和出路是什么?我要跟大家聊聊这个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一样 工作 政策 调研 写作 薛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