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薛宝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薛宝生).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在第二十二届城市党刊经验交流会上的辅导报告(2013年6月24日,根据录音整理)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主编 薛宝生首先,讲几句感谢的话。一是感谢党刊研究会,给了我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一定尽力完成好党刊研究会领导交给的任务;二是感谢宁夏以及全国各地党委政研系统(包括其他系统)对学习与研究稿件及发行工作的支持和关爱。昨天,与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有关领导在黄河岸边,大家即兴朗诵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说此时此景,一丝一毫都不差。今天,仍然可以把这首诗用在我们的大会上。宁夏的壮美,我相信很多第一次来宁夏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同志
2、,可能会大为惊奇。在南方同志的心目中,可能宁夏是极其落后贫穷、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但是,你来到宁夏看了以后,你就知道“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景色十八湾,宁夏湾是非常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的发展、宁夏的热情、宁夏创造的经验,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我是第一次来吴忠,昨天我看了册子上关于吴忠的介绍,写得非常好。首先是因为他们工作做得到位,有东西可写。我看了吴忠的介绍后,草草走了一下,也是大为惊奇!吴忠应该是宁夏最好的地方之一黄河明珠、回族之乡。回族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民族,有很多民族的优点,是中华大家族中的回族,与国外某些文化传入的根是不一样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称为中华民族。中华
3、民族是一体多元的,一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就是56个民族。我觉得感受回族文化,学习各个民族的优点,也是我们大家此行的共同心愿,对我自己来说也非常期盼。再一点,我走过了全国很多地方,今天看到许多老朋友,非常高兴,也是我此行的原因之一。到每一个地方,大家都做了很周到的服务和热情的接待,给我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虽然不能够一一报答,但是今天在这里见到老朋友,是非常有幸的。同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都在政研室工作多年,为我们杂志投稿、发行作出了很大贡献。能够和大家在一起,与大家交流一些问题,非常有幸。刚才,主持人说到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八大报告,从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虽然我本人没有直接参加十八大报告起
4、草,但是在宣讲时作了几场报告。今天,党刊会领导没有给我定题目。讲点什么?因为十八大报告,各方面已经讲了很多,特别是我们做政研工作的,要先人之学,已经烂熟于胸了,所以今天就不讲了。去年,有个地方给我了个题目,说新进的同志在政策调研与写作方面经验不足,能否请你给他们讲讲政策调研与写作。当时,我的想法是,我在大学读书是学文学的,当时不太认真听写作课,认为文学与写作没有多大关系。同时,我搞政策调研这么多年,没有系统总结过经验教训,也不愿意好为人师,给别人讲怎么调研与写作。后来,按照要求拉了一个提纲讲了一次,大家认为很有必要。所以,这次我想了一想,还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政策调研与写作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一
5、步交流?原因在于,这几年来,我对原来的思想有些修正,对写作课与写作的关系、评论与作家的关系、政策调研与真正出调研成果的关系等等,有了新的理解。虽然写作有个人灵性的东西,但是有理论指导和没有理论指导,仍然是不一样的。这些年来,我感觉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吸收,也可以摒弃,但是无论是吸收还是摒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对你产生了影响和帮助。所以,我还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政策调研与写作。我讲的题目是不一样的工作:政策调研与写作。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政研工作是不一样的工作?我们的工作的确与别的工作不一样,有哪几个不一样呢?第一点,与事务类的行政人员不同。一般事务类的行政人员,把工作干好就行了,实
6、干、苦干是最基本的。但是,政研室的工作不是出力流汗就可以了,不是苦干就可以了,你要有多于常人思考的习惯、对问题研究的兴趣,这就和一般工作不一样。有人说,政研室工作清闲,实际上有时文章写不出来时,有时想还不如回老家去起圈去,担草、起圈都比这好干。一般人说政研工作有啥意思?但是你对政研工作要有兴趣,自得其乐;没有这个东西,你长期在这个单位工作,就会感到很失落。因为与外面的花花世界相比,你找不出自己生存的根据,这就很失落。但是作为政研工作人员,首先要找出,我有我自已高于你们的地方,要找自信心。这是第一点,我觉得是必须的。第二点,作为文字工作者,与一般学者不同。和学者不同,主要体现在追求的目标不一样。
7、学者研究问题,他追求的是问题的解决,是为学术而学术。但是政研工作,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是为政治而学术,为实践而学术。在这个单位工作,就不能特别较真,非得把问题推到极致的角度去认识,学者可以搞极端,政研工作不能搞极端主义。这与学者不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政治追求,学术只是我们政治追求的工具,这一点应该永远记住。第三点,与作家不同。虽然都是搞文字的,但作家都是自由主义、直抒心灵在写作;虽然都是对文字有兴趣,但作家是对内心心灵的抒发,无拘无束,而我们是遵命文学,是遵命主义,是遵命而写,遵守人民之命、现实政治之命。所以说,与作家比起来,要受一定的束缚,还要甘愿受这种束缚。第四点,与一般饭碗主义的工作不同。
8、一般工作是为了找饭吃,但是政研工作不是饭碗主义,要超越饭碗主义,把精神追求放在最高位置。因为工作无非是两种意义,一种是获得物质的资源,一种是获得精神的享受。我觉得政研室的工作应该把第二点看得更为重要。所以说,最后总结就是,既然有这么多相同和不同,我们怎样定位呢,政研工作者定位在,政治家型的学者,或者说是学者型的政治家。只有这样的定位,你才能勤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定位,你才能有政治追求,也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这就是与其他工作的不同,有这么些思考。第二个问题,关于政研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既然和其他工作不同,那么就要有素质要求,也要有几条硬杠。我们每个人自我修炼,也要把握这几条。第一条,实际上前头也基本
9、上涉及了,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用世之心。所谓政治理想,就是要心系国家民族利益,关心改革、创新这些永恒的话题。教书先生可以一本旧讲义念一辈子,但政研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我经常说,有人请吃饭,饭可以经常去吃,但是每次不能说同样的话;老朋友可以多次见面,但是每一次都要有新话题,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讲新话。要给自己定一条标准:没有新思想,没有新观点,就不要见面;见面就要交流新情况、新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这个定位当然也很高,我也没做到,但是我觉得应该做到。这个就是把经事济用,把自己的学问拿来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一个工作的目标。第二条,要有学养基础和写作兴趣。学养基础很宽泛,这个话题一展
10、开,将涉及到很多方面。总的来说,一个人学养基础的养成,有两条途径。有的呢,先是专家,然后慢慢染指其他方面的学问,成为杂家,就是所谓的一专多能,由一专到多能。但是,很多人也是走的相反的路径,就是由多能到一专。就是研究、染指很多方面,特别是自学成才的,关心很多事情,然后自己觉得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走在前面了,研究比较深了,然后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一专到多能还是多能到一专,总之就是有一些基本学科的东西要把握。做政研工作以后,无论你是政治学啊、经济学啊、还是党建学,实际上这个分法也是个大致的分法,你每天特别是写这些综合性文稿的时候,它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也就是说,你只要学过的东西,没有一点是浪
11、费的;你只要没学的东西,就会在文章里留下(知识不足的)痕迹。所以说,人生没有浪费的经历,也没有无用的学问。只要勤学,用老百姓的话,“装到肚子里的都是你自己的东西”。有用和无用,只是因为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一个临时性的评价。有时候无用就是大用,有时候实用才是有用。这些都对,看你在什么条件下去讲这些话。因此,我认为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这些最基本的学问,你可以不研究它,但是这几门学科的几个排在前列的人物你应该知道吧?!最著名的几本名著你应该涉猎吧?!这是做政研工作,打基础(学养的基础)应该有的。有的人是爱读书,但是不爱写作,就是“吾眼有神、吾手有鬼”。看什么东西评价很高,评价的能力
12、很强,但是你让他写,要么是写不出来,要么是写出来人家也看不上。这就是我说的学养基础还要加上写作的兴趣。写作兴趣这个东西呢,是训练出来的,“吾眼有神”说明你有学养基础,但是“吾手有鬼”就说明你训练不够。要训练。训练自己提出问题,训练自己诠释问题。为什么我要提这两个词,一个提出问题,一个诠释问题?实际我认为学问基本上就是这两方面,第一类就是提出问题的学问或者叫提出问题的学者;第二类就是诠释问题的学者。我认为第一类是最优秀的学者,因为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就是你对这个问题起码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认识,特别是能提出新问题,那就是综合的多种学科、多年实践经验,才能提出新问题。如果说按这个分法来看邓小平,我
13、觉得他就是第一类提出问题的学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先没有,他提出来,让我们研究了30年,也还没有真正研究通。当然,任何理论都是一个开放系统,一旦提出,就需要很多学者不断地去诠释它、去生发它,做个话题,去发展它。那么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类的诠释问题的学者。我们都属于这一类型吧,属于诠释问题的学者。要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可能还不够。当然大的方面像“中特理论”提不出来,但是小的方面我们可能也有些创新。如果说完全没有创新的话,生存就没有价值,做研究工作就没有价值。所以说,要锻炼自己不断提出问题,锻炼自己能把一个问题阐述得非常有特色,或者观点新、或者材料新、或者角度新、或者表述新,等等,这个下面我再提出
14、。总之,要锻炼这些能力。再一个,我从这个学养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就是这个工具性学问和统帅性学问。这好比我们原来学的数学、物理、化学或者各个学科,现在分类越来越细。因为随着分工的细腻化,学科的分类越来越细了。每一个学科,实际上都会对你做政研工作有帮助。有的人说我学化学对政研室根本没有帮助。错!它训练了那种特殊的思维,思维方式会对你的工作有帮助。这就叫工具性的学问。每个人实际上都应该有“几把刷子”,这就是说你得有几个工具你会用得相当娴熟。但是,同时不能把自己当作教书匠或者工匠来看待。要超脱工具性学问的束缚,努力站到统帅性学问的高度。统帅性学问就是综合了好多工具性学问抽象出来的,
15、包括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等,它是在不同层次上对工具性学科的一种抽象。这个当然也很深奥。但是,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超越专业对你的束缚,站到更高的制高点去看待问题。第三条,要有实践历练和人情世故。政研系统,你不要说它是玩文字的,就把他当书生看。真正的书生、完全的书生,在政研室也不吃香。政研工作和其它工作不同,它仍然需要你的实践历练,需要你的人情世故的统揽。所以说,有过基层的生活工作经历,特别是领导工作的经历,对你自己的提升是很大帮助的,对你的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有的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还下什么基层啊,你现在再回去和你当年在农村生活的感觉不一样。不是说农村在变,是你的眼光在变,你的地位的变
16、化导致你眼光的变化。所以说,要不断地回到原点去,下到基层去。再一个,你原来在基层可能是一个小干部或者是被领导者,那么现在如果挂职锻炼你可能是一个领导者,这个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包括刚才讨论的改文章的问题,包括你会觉得你自己写得好,而领导改的,你说哎呀还不如我写得好。但是领导改的,他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和自己的角度。一个真正成熟的写作高手,不应该讳疾忌医,说我的文章一个字也不准动,固步自封是不行的。一定要允许别人改你的文章,研究别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特别是领导有时候改的文章,他文辞上不见得比你研究得精到,但是他的立意、他的高度,你没有他那个位置的体验,你是真的不可能做到的。还有一个,关于人情世故。人情
17、世故和学问很有关系。因为现在做学问的都不是“宅男”、“宅女”了,现在宅在家里不行,你要和这个社会的接触。包括现在许多基层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安定的问题出现。我经常说,这是无能,不是群众坏,动不动给群众扣刁民的帽子。政治是说服的艺术。你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些事情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把它搞下去,然后燃成熊熊大火了,说是刁民、暴民,然后调公安。这样的领导应该撤职。这是我的观点。所有群体性事情都是领导能力问题或者领导品质问题,你做得不好。所以人情世故这个东西,对领导来说、对政研室的同志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说人情世故不是说无原则,也不能说用一个贬义词叫“老于世故”,那就不对了。你还是要坚持原则,但坚
18、持原则同时必须通达人情世故,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手段。领导就是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这两个词。前些时候,我一个同学出了本书叫魅力领导,让我给他写个序。我在那个序言中分辨了两个词的不同,一个叫领导科学,一个叫领导艺术。我就说,领导科学,它是那些原则性的方面;领导艺术,就是破原则的那些方面,就是灵活运用的那些方面。只有领导科学加上领导艺术,你才是高明的领导者。光讲领导科学或者光讲领导艺术都不行。第四条,还是要讲奉献精神。就我刚才说的,有时候一想到出力流汗,就不想干了,很苦恼。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世界上两种工作是暗无天日的,因为政研室也是很多时候大家晚上不回家,夜点明灯下苦心。两种工作暗无天日,一种是
19、挖煤的,一种是写稿子的,真是暗无天日。而且我们还不像作家,虽然暗无天日吧,你搞搞搞,可以把自己搞得有名气了或者赚了大笔稿费。我们这工作呢,搞了半天,最后还没有你的名字,甚至你写了几稿之后还全给改掉了,最后领导给你改呀改,只剩下标点符号是我自己的,很气闷。但是这个,我觉得你怎么寻找根据呢,就是奉献精神。无名、无我,还要讲这个境界。从事政研工作,这几个方面的素质你得具备,老实说,你缺了一方面,在政研室一天都待不下去。第三个问题,政研工作的职责。从中央政研室来讲,我们经常讲四句话:调查研究、提供信息、决策咨询、文稿起草,就这么一些职责吧。第一个责任,提供信息要周全。我原来在信息局作副局长,对提供信息
20、这个东西,深有感触。我们经常讲,决策是领导的责任,决策失误是领导的责任。但是,我也经常说,领导为什么决策失误?是因为他的信息不周全。信息为什么不周全?是因为提供信息的人,没有提供周全的信息。为什么没有提供周全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因为能力问题,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责任心的问题。没有从工作角度,而是从自我的角度,投其所好,为领导提供爱听的、爱看的,捡好听的说,最后导致领导在某些偏激的方面越走越偏,偏好越来越严重。他怎么可能秉公决策呢?这个问题,在行政部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引起注意。有人认为,我们党内有自己的研究部门就行了。其实不然,自己的研究部门恰恰不能说真话,民间的一些智库,你跟他没有隶属关系,恰恰有
21、时候给你放几炮,很有价值。我们作为体制内的学者或体制内的研究机构,我觉得这种责任心要有。要对领导负责。决策失误是领导责任,但不尽是领导责任,也是提供信息者的责任。从内部来讲,我们应该担起这个责任来。第二个责任,要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和老师教学生是一样的,你自己只有有十桶水的时候,你才能教给学生一桶水,不可能你有多少就能教给他多少,这是不可能的。作为政研工作者,有一个尴尬之处,你的地位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你为之起草讲话的可能是地位很高的领导。我有时在想,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起草的东西都拿到全国去念、到世界上去念,这个责任很大。这个责任大,就要求你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你不能说
22、我是个科员、我是个处长,我就按我的写,你必须设想你就是省委书记,我就是地委书记,那么就以这个身份和地位来讲话,应该讲什么样的话,太细碎的话不能讲,太大的话也不能讲、也讲不了,要讲适当的话,这样稿子才能写得好。你如果想,唉,我就是个科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也不行。所以,做趋势和全局的瞭望者,你要超越自己,不断地把自己拔升到一个眼观全局的领导者的高度来定位自己。第三个责任,要忠于事。通过忠于事来服务人,这个也很关键。我们经常说,在行政机关,有人说忠于事和忠于人不好统一。有时候忠于事就不能忠于人,有时候你太忠于人了就不能忠于事。因为人和事它不是完全对等的。但是,我们给自己定位什么呢?要通过忠于事来
23、实现服务人。你给领导服务,你不能不讲服务啊!不能不讲忠心啊!但是你要通过什么形式去实现,只能通过忠于事。就是我上次讲的,该说硬话的、该唱反调的时候,你敢吗?我觉得有时候是需要有点胆量的。对吧,但是我的出发点肯定是给你做好服务。这个可能是很高的要求。但是,必须是这样来定位。你写文稿,对领导形象塑造非常重要。实际上,领导的外在形象很多时候是由我们这些(说一个贬义词)“政治化妆师”或者说写手,来给他打扮出来的。包括李瑞环有很多俏皮话,出那么多书,大家都认为不容易,从一个木匠开始,做到国家最高领导人,还出那么多新思想。虽然他自己确实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是我知道他身边有包括北大哲学系等等好几个高材生,
24、这些人对他的形象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政研室也经常讲,谁谁谁把谁写起来了,或者谁谁把谁写死掉了。真有这样的事啊,你给写那个破稿子,他念一二次没事,念三次五次就没有人听了,再念下去人就有人要骂了:庸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信息化时代,高明的领导都知道政研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忠于事来忠于人,如果有时候做不了或做不好的话,通过忠于事带来厄运了,那么我觉得或者是你的领导有问题,或者是社会有问题。跳槽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也可以跳槽。但是,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根本。这算是第三个问题,工作责任问题。第四个问题,政研工作者的方向和出路。所有的干部都有个个人出路问题,就是我们的方向和出路是什么?我要跟大家聊聊这个话
25、题。我觉得做政研工作的,无非是两个方向,第一是学术方向,第二是行政方向。1、学术方向。因为你毕竟搞这个时间长了,对学问有了深刻理解,而且政研室的研究,你不要鄙薄自己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觉得我们搞的这套东西跟那些“大牌”搞在一起,行不行?事实证明:行。包括朗咸平啊,这个那个的,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未必他就是满堂喝彩,你就没有“粉丝”,一样。所以,我认为我们做的研究方向和学院的学者有不同,但没高下。我们的角度、我们讲出来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新鲜的。这个我在北大给他们上岗培训班作过报告,下面全是哲学系主任啊,这个那个的,当时我还很忐忑,但是我讲完了,和他们交流,他
26、们也认为我们做的学问更贴近实际,对社会的了解比学院的学者强。所以说,政研工作搞长了,不一定都要当官,有的人也不适宜当官。那你做什么呢?比如理论家或者地方的名士。你如果作了理论家,可以转型到高校。地方名士,虽然不当官,没有权,但是有威,没有威有望也行。大家一有问题就找谁谁谁去问一问,那也是人生的实现。在一个地方是风流名士,也行。所以说,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呢,我觉得我们的领导同志对政研工作的同志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虽然政研工作也是有纪律的,也是每天八小时上班,准时准点。但是,有时候政研工作的考绩不一定要按办公室那样去对待。办公室上班就得有人啊,打电话就要有人接啊,没人接不行,但是编辑部就可以自由
27、一些。今天跟领导打个招呼,我去干啥就行。昨天晚上加班,今天早上可以睡个懒觉。要有效益值,而不要搞成时间的奴隶。只有这种相对的宽松,才能有自由的思想,才会有灵感的涌现。再有,在单位有时会问,你是做的公活啊还是私活啊?问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在政研室工作也尽量少问这些问题。政研室工作公活还是私活很难分得清。甚至人家有时学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你问他学这个干吗、看这个干吗?这个问话就是短见。我认为,在这方面应该给大家创造宽松的环境。所以,只有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实现上面我说的。虽然没有当上官,但是我在理论方面有建树,我是地方名士,人家知道我在某些方面有特长,也行。这就是政研工作者生存的根基。2、行政
28、方向。我有一句话,能写的好的一定能干得好,大致的,不是绝对的。能写的好代表思考力,但是真正干得好同时还需要几个方面配套,比如你的执行力、决策能力,你的责任感、你的道德感召力,等等方面都要配套。但是,基本上能写得好的人,因为写作是综合性的东西,能写出好文章的人,一般对问题的见解相对到位,分寸感都把握得很好,要到地方干没有问题。我就反对有些领导说:你们政研室的人能干什么?还说要下基层,下基层你们能干什么?我说:我们什么都能干,你放地委书记(岗位)我们照样能干。关键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有自信。这是行政方向。如果说年轻的同志有机会,在实践和理论里头打几个滚,非常好。人生就是热与冷的交替,不坐冷板凳
29、,你是热不起来的。但是热的时间长了,你的温度就会下降,就得赶快回去坐冷板凳,然后再浮出,你就又会热起来。没有永远的制高点。宦海沉浮,就是浮也是沉、沉也是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总之,走到这个方向就永不回头,失败和成功都是你下一步的积累,应该这样看。这个要求事实上很高。高在哪里呢?就是我们本来是一个“僚”,你要让我当一个“官”。唉,你说“官”和“僚”有什么区别?我要作一个区别。在块块上管事的就是“官”,在条条上管事的就是“僚”。条条上管的都是业务的事。如果按照人的型号来分的话,在条条上都是事务型的官员,事务型的叫“僚”;块块上的属于管理型的、综合型的,那个叫“官”。但是,
30、我们不能停留在自己只是做一个“僚”。在“官”和“僚”之间变换一下角色,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换换工作,对年轻同志非常重要。即使你有志于做理论也应该有几年实际工作经历。当然政研室内部也不是说不接触实际,换换岗位、换换处室也是一种方式,不是非得跳到别的地方去。但是,要有这个意识。这是第四个问题,就是讲我们的方向和出路。第五个问题,还是说说调查研究吧。1、案头调研。调查研究,原来我们的理解就是下基层。实际上,现在有个新词叫案头调研。你看那些名记者,每次去采访的时候,都说要看几公斤重的东西。现在你起码要在网上把这些东西调出来。你像我们现在写作,或者到哪个国家出访,首先,第一个任务是什么?调材料。到哪个省去调
31、研都是这样的,先调材料。这个就是案头调研的功夫,案头调研非常重要。我昨天和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蔡主任开玩笑讲,我现在忙的都有点像“学术裸奔”。就是到哪去开会,没准备,往往进门才问开什么会呀?今天要讲什么?这种情况,我有时候还真有,急茬的事,“学术裸奔”。当然,你“裸奔”平时也得有点积累,完全“裸奔”也不行。应急的时候不得已才“裸奔”,但是,争取不要“裸奔”。“裸奔”也可以,但是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一定要有备而来,做好案头调研。案头调研和收集资料相关。有个领导到我们资料室去,有个资料员对领导说:“主任,我可羡慕你了,你写了那么多的书。”领导说:“你也可以写啊。”资料员讲:“你别寒碜我,我哪能写书
32、呢”。领导说:“我教你个办法,你不是爱看那个做菜么,你就把那做菜的八大菜系、烹调方法,来的这些报纸、杂志反正都是你管的,你给我分门别类,往那个框子里面拣。你拣时间长了,敲在一起就是一本书。”资料员说:“就这么简单?”领导说:“就这么简单,我的书也是这么搞出来的。”实际上,“大部头”也不是那么复杂,无非就是一块一块、慢慢积累起来的。这种资料性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创新的一个前提。你都不知道别人研究了些什么问题,你就直接觉得自己的是个“高论”,实际上别人早就讲过了。你先调看调看资料,然后才有创新的可能。2、实地考察。实际上,调研最根本的要义就是实地考察。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
33、话确实是名言,是精华。你逻辑推理出来的东西,你觉得万无一失,但是实践中的千奇百怪,你永远想不清楚,你永远想不到那么周全。这就是我们现在好多政策下去,没法执行的原因,都是推理出来的,从理论到理论推出来的东西。不是否定案头调研,除了案头调研之外,一定要下基层,不能做“宅男”、“宅女”。下基层,下了基层怎么办?下了基层,个人拜访当然很重要,拜访各方面的人。有时要通过公共管道,我薛总编来了,人家可能安排相应的领导和你座谈一下,如到新疆张春贤接见一下,就像这种座谈、个人拜访。再一个方面,就是晚上喝酒,你的同学、老朋友,他们会给你讲一些,是那个座谈会上的重要补充,甚至颠覆性的意见,这个也很重要。在这个问题
34、上,也不要把公私分得很清,公私分得很清,你还搞不到真实情况。再一个,要多开一些座谈会。座谈会为什么重要?我体会,第一,你节省了时间,把十几个部门一下搞在一起,这个一上午就解决了。第二,多部门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碰撞。他有了碰撞,恰恰是调研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这些地方。所以说,要多开座谈会,但是座谈会呢,很容易形成什么呢?就是照稿子念,他来了就给你准备好稿子,实际上念你也瞌睡了,没有碰撞不行。这实际上与主持座谈会人的素质大有关系。第一,你要营造一种大家其乐融融的气氛,首先打破各部门的戒备心理,或者对你来了那种戒备心理,或者陌生感,是吧,然后大家觉得亲如一家人。然后,一会话就开了,然后各部门就开始
35、谈了,一会,有些部门的领导实际上他工作关系是代表不同立场,实际上他们个人关系都很好的,一会开始吵架,你说那不对,你说这不对,这样,一上午开下来,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开座谈会,关键在于主持人,要把握好会议的节奏。好的记者有个提问题的艺术。实际上,开座谈会也一样,你主持人有个提问题的艺术。因为大家话题太多了,你今天上午要完成哪几个问题,不断把他们话题引到这个方面来,快跑题的时候赶快扯回来。围绕你要研究的问题各抒己见,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一个呢,就是计算机的利用。我有个朋友他去到基层挂职去了。他的计算机比较好,他不管什么领导开会,他把计算机往那一摆。这个好吗?应该说是不错,说明你对这个很
36、熟。但是呀,中国的事情呀,有时不能光从理性来考虑。后来,就有人跟他提醒说,司长,你不要老敲这个东西。因为你和环境不协调,大家跟你说话,你在搞计算机,就好像你在车上玩手机,人家跟你说话,你在玩手机,这个不礼貌,他会,有些领导他会有看法的。他说他没想过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你应该想到这个问题,应该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我说这个计算机运用有利有弊。利,就是现在收集材料方便了,好处就是说现在可以做各种比较,原来很难的,你做比较怎么比呀,你哪有那么多资料呀,现在网上一调,全都出来了,是吧,所以说,材料都出来了,你就可以做多种比较,把自己和别人比嘛,本地和外地比嘛,我们国家和国外比嘛,纵向比嘛,横向比嘛,过去和现
37、在比嘛,中央和地方比嘛,理论和实践比嘛,全局和局部比嘛,宏观和微观比嘛,共性和特色、高层和基层,这都可以。你只要切入一个角度,你就会有新发现,是吧,这就是计算机带来的最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也有问题,现在的文章,包括给我们来的稿子,我有时从计算机上一调,变一下字体,有些剪的是另一种字体,或者从哪搞来的,堆起来的文章多起来了,因为他觉得这一段意思好,他不去思考呀,然后直接剪过来,实际上剪过来的东西很难成为你自己一致的文风。这就是计算机养懒人的典型例子。实际上,你即使要用他这个意思,你也应该自己写一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一遍。说一句老实话,他那个专利呀,他保护的是文字的形式,他不保护文字的内容的,
38、你把文字改了别人不能说你抄袭,但是你要是直接搬过去,数过多少字,就是抄袭了,帽子就扣上了。所以,现在剽窃的、抄袭的,大家口诛笔伐的,实际上很多人有点冤枉。有些人的讲义是抄别人的,用的时间长了,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块是自己的写的,然后过两年出集子,就直接搬上去了,搬上去就让人挑出来,说你抄袭,也不全是道德问题。中国人的这种道德至上主义有时很严重,什么东西都是道德问题。当然道德滑坡是滑坡了,也没有那么糟糕,现在进步了很多方面,不要把社会都看作是一团糟,把每一个人都想得很坏,不是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首先把别人的动机都揣测得很坏,然后还口诛笔伐,社会上什么角色的人都应该有,啄木鸟也有它的意义,但对
39、我们来说还是要宽容一些看一些问题,更加实事求是。3、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我们现在讲的很多,但是不可行性研究我觉得现在重视不够。有些领导提出了问题,或者提出了什么方案、战略规划,等等,说好的人多,我参加过好多论证会,说不好的人少。但是,我觉得不可行性的研究有时候比可行性研究更重要。举个例子,就是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出来前头,好多人张着口袋准备天上要落钱了,许多搞文化产业的说,呀,怎么圈钱,国家要大笔投资往里头,赶快把口袋张开,看从哪儿去接钱,就是这种心态。我发现这个问题,我有一次和福建电视台台长在一块吃饭,我说这个是严重问题,你给我写一篇文章,就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区要财政
40、支持,市区要投钱,但是这里头有没有陷阱,他真给我写了一篇东西。然后,决议一发,然后,我们也有其他唱赞歌的,讲怎么落实,讲可行性的,就这样。他觉得哪些方面不可行,不要踩着雷区,领导决策者在哪些方面要小心、要注意,这篇文章实际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这种工作没考量,就是你到底对国家节约了钱没有,节约了多少钱,没有人考证过,但是从我们良心上来说,我觉得这种工作是积德的。我觉得随着我们社会的开放,可行性研究和不可行性研究应该共同得到重视。这是第五个问题。第六个问题,我要讲一下文稿写作。这个简单说一下,我就不多讲了,就说我自己怎么写。我原来也是分类收集一些材料,有的按人物,有的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些专
41、业方向来积累一些材料,这是平时的。但是,有时候,就是说现在计算机发展了,我现在也不好搜集材料了,有时候也是临时网上调,就是先看材料,就是避免我说的那种剪切,任何时候不剪切,给自己定一条铁律,不剪切。看了材料之后,把材料推开,写提纲,这个问题我计划从哪几个方面写,先写大提纲,再写小提纲,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要谈几个方面,第二个问题要谈几个方面,第三个问题要谈几个方面。大提纲完了写小提纲,然后根据大小提纲的要求,往里头装它的分论点,就是这部分是什么论点,这个论点靠什么材料去支持,大致有个分法。然后把这个提纲基本搞定之后,所有材料推开,一个字都不要用,就看提纲,铺开纸开始写,现在就是打开电脑开始敲
42、,这样写出文章我觉得才是属于自己的文章。当然,写作方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式,我说的那种提纲化写作,有时候你在写作过程中会突然发现提纲需要调整,或者这段写长了把那两个问题都涵盖了,可能这部分要调到后半部分。写作它有个内在的机制,它有个内在的规律在支配你,原来想的不细的时候觉得也可能站得过去,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这不行,这两个问题绕在一起了,没法说清楚,那么你可能成了一个问题。写作有个规律,就是文体的内在规律支配着你走,所以按提纲最后往往写下来的,当然提纲要细啊,和你原来的提纲也不一样,十有八九不一样。但是写作呢,我的体会,写作首先要把目的搞纯正,你写这篇文章干什么,要破除私心杂念,不要有个人动机,
43、一有个人动机就容易出现一些哗众取宠的句子,或者用典,这些东西实际都是自然流出,不是矫揉造作的结果,有些领导为了什么,嗯,你找几句添在这个,不行,那个痕迹还是能看出来的。只有你写到这儿必用这个词,而且是一句精话,那词是最准确的。可以不用的就不用,要用的一定要用,你写出的文章就精萃,所以,进入“无我之境”。写作,“无我之境”是什么呢?不要有名利思想,不要有哗众取宠的思想,不要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写作首先第一是写给自己的,你对这个问题原来有见解你去想写这篇文章,写完之后首先是教育了自己,整理了自己的思想,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原来你觉得你好像对这个问题有认识,实际上你没有想太明白,你一二三四五写完了
44、之后,该合并的合并,该分开的分开,你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深刻化了一步,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当然,写完了以后,如果时间不是很紧的话,应该搁置一下,因为人类时空条件一变,好多想法,冷和热的时候,他对一些包括文字的处理都不一样,你搁一下,搁一下,然后再看,多找几个人看。我们那个学习与研究“本刊评论”好多都是我写的,每次写完之后,我也偷懒,写完之后不想再看,也不是真的不想再看,不想马上看,先点给他们几个人去,每个人都要改一稿,各人的角度都不同,我们那里头的文字高手,有些人改得非常好,我一般都吸收,因为这个东西是公共产品,不是你个人的东西。搁置、多听别人意见,文章不厌百遍改,更不要讳疾忌医,一动就不高兴,有这
45、种人的。自己写的东西跟生个小孩似的,别人戳一指头都心疼,这个心态要改变。特别知识分子要避免这种固步自封、自命清高这些东西,文人相轻,等等,要避免这些东西,才能站到一个很高的境界。第七个问题,我讲一下文风的要求。1、“一唯两不唯、三说一不说”。拗口的话啊。“一唯两不唯”,实际上就是陈云讲的那个,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实事求是,这个我就不展开了。“三说一不说”是什么呢?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我说写文章,第一,说一定的套话。这套话不是贬义的,在我的理解,套话就是时代感,十八大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套话,你总得先把这个写上吧,现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先挂一下,特别是我们这种文章不挂这个都不行。这
46、一定的套话要讲,但是套话不要讲得太多,套话讲得太多人家就去看胡锦涛报告去了,不用看你的文章。第二,说有限度的真话。说真话还要有限度吗?当然有。这就是所谓切时宜和不切时宜的问题。我们不是经常讲,人家祝寿你不能讲你孩子什么时候会怎么着,那不能问这些问题,问了就是傻瓜。说有限度的真话,真话不能说完的,真话说完就是傻话,是吧?要有限度。这里边的限度就多啦,如人情世故、党性原则,等等。第三,不说假话,不说假话,有人说你不说假话行吗,现在不说假话,后头有个括号,可以沉默,可以不涉及,别人说假话你不要说是是是、对对对,说我完全同意、我举双手赞成,这就叫假话。别人说了假话,我环顾左右而言他,我没听见,我接个电
47、话,不跟着别人上杆子说假话,但是可以沉默,你也不一定要批判他。说假话的人有人收拾他,不是你。警察该管的事老百姓有时候也不必去管,这就叫做人的智慧和原则,这是第一个要求。2、要简约。你看小学生作文,我原来当过中学老师的,那学生写作文,刚开始的时候,生怕写不长,写两行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然后就过渡到什么阶段呢,能写得很长,老师你给压缩一下,还压缩不下去,文章实际上呢,你能写长这是第一阶段,能把长文章写成短文章,就又上升一个台阶。短文章绝对是压缩版,不是说你对问题没见解。写文章最高境界,我觉得无论有多少要求,就是简约,即“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能写到这个精萃程度,我觉得就是最高境界。不要车轱辘话,
48、不要为对句而对句。现在的文风有这种新八股,为了对句子对句子,你那对的句子经不起推敲的,好多意思都重复的,这叫同义、反复。要避免这种东西,我们现在的文章大量充斥着这种东西,但好多文章我也没有时间给他们细改,但确实是,有些文章经不起推敲的,所以要提一个简约的要求,那是个很高的要求。3、要层次分明和逻辑清晰。这个都不用说,比如说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时写了24个字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排列进来,你觉得只是24个字,但是,它的内在逻辑在哪?前8个字是国家,中间是社会,后面是个人,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有逻辑关系,一个
49、层次关系在里面。那么你有这个层次关系,你那个内容摆布就比较清晰了,你如果没有这个逻辑关系你可能就容易导错了,24个字也不知道你到底是个什么逻辑关系,这样才能避免语意交叉,也让别人把握到你的逻辑关系之后,他也便于记忆。4、要详略得当。这些都是老话,但是详略得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的人往往是在自己熟悉的方面想多写,不熟悉的一笔带过。但实际上你不要显摆,就觉得我在这方面懂了,就写很长,这就是显摆。因为文章的要求它并不是你懂了就一定要多写,它要求你这块写多长是有内在规律要求的。我原来读古书啊,我也注释过一本古书,就是有时候把好多本子拿过来,看别人怎么下的注,最后呢,择善而从,我认为这个注比较对的,我就在这,在我注的书的地方下个注,择善而从。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想在这下注,我搞不清的,别人的书上基本上都没有,我懂的东西别人都在那里下注。这就是说,该下注的地方下注,不该下注的地方不下注,他没有按照这个高标准去要求,说不清的事情大家都绕着走,你能不能在大家都绕着走的地方下个注,这就见功力了。是吧。因为他们都不敢下,你下了,你就成了先知先觉了。所以这个详略得当和这个有一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