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诊案例话前车.ppt
《从误诊案例话前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误诊案例话前车.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从误诊案例话前车之鉴 陕西中医学院赵天才 从误诊案例话前车之鉴 一 什么是误诊 二 重视和研究误诊的重要意义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四 从误诊案例解析误诊原因五 中医误治的原因六 临床如何避免或减少误诊 一 什么是误诊 误诊是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错误 简言之 误诊就是医生对疾病所作的错误诊断 误诊包含两个要素 即时间性和错误性 也就是说误诊发生在医生诊断行为之后 是其诊断结论与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不相符 一 什么是误诊 误诊的情况有 1 将某种病证诊断为另一种病证 2 将有病诊断为无病或将无病诊断为有病 3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证 如合病 并病 复合证 兼夹证
2、 诊断为其中某一种病证 4 对疾病的病因 或病位 病性 预后等作出的判断错误 返回主目录 一 什么是误诊 误诊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疾病发生原因的判断错误 对疾病所在脏腑 经络等的定位判断错误 对病证寒热虚实病变性质的定性判断错误 对疾病病情演变与预后的判断错误等 返回主目录 一 什么是误诊 临床上导致误诊的发生 原因虽涉及多个方面 但主要原因在于医生方面 若因误诊导致误治而使病情发展加重或转危甚至死亡 则误诊为其主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误诊误治大多属医源性疾病的范畴 二 重视和研究误诊的重要意义 误诊误治是不可否认 不容回避的临床现象 是一种客观存在 古今中外 中医西医 临床各科概莫能外
3、 有人统计临床误诊率为30 左右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故误诊必然导致误治 二 重视和研究误诊的重要意义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医生经验的积累来源于正反两个方面 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荀子 成相 曰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 汉 刘向 说苑 善说 云 前车覆 后车戒 一次 西汉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谈到治国方略时曰 俗语说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即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来 后面的车子就应该作为警戒 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 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 鉴 镜子 为教训 二 重视和研究误诊的重要意义 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 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德国哲学家狄
4、慈根在 论逻辑书简 中曾深刻指出 前人的错误给我们的教益 不亚于他们积极的成就给我们的教益 因此 学习 汲取前贤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 但若能对他人和自己失败的教训认真加以总结 则更能发人深省 以免重蹈覆辙 返回主目录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张仲景非常重视误诊 误治的研究和总结 如 伤寒论 中明确记载误治的条文多达115条 金匮要略 中有40多条 误治的内容涉及误汗 误吐 误下 误清 误针 误灸等引起的病变及后果 并以之警示后学 之后 在历代医家的医案或著述中 或多或少亦有一些误诊误治记载 如 清代医家程钟龄 医学心悟 中就有 医中百误歌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上世纪60年代末期 上海程门雪先生曾
5、说 临证 自非十全 岂能无过 故程老将其临床上未治好的 失手 之症积而成册 名曰 失手彖 以示后人 近年来 许多著名的中医学者和老中医怀着启迪后人 促进中医学术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将自己临床失误作为反面经验撰文 陆续发表 如 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中医药研究 等杂志的误诊误治医案 医话 中医研究院冷方南教授近年来致力于误治 救逆医案的整理 研究 他将近代名老中医中的误治救逆案选出 重新分析选评 指出医案中误治 误诊的关键之处 并提出辨证的方法 撰文 误诊挽治医案评析 连载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年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徐复霖教授 将历代名医误治 救逆之医案汇积成册 加以评析
6、 名之 古今救误 一书以供学者借鉴 贺学泽主编 医林误案 钟昔主编 中医误诊误治析微 马有度主编 医中百误歌浅说 蔡永敏主编 常见病中西医误诊误治分析 卢祥之等编著 中医误诊误治 李国鼎主编 中医误诊误治原因及对策 刘振华等主编 误诊学概论 等著作相继出版发行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1985年创刊 临床误诊误治 西医 月刊 2001年创刊 中国误诊学杂志 西医为主 半月刊 以上误诊误治书刊的面世 对于研究误诊误治 提高诊疗水平 促进医学发展等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三 对误诊的研究概况 返回主目录 四 从误诊案例解析误诊原因 研究误诊误治病案 对提
7、高医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鉴别诊断能力 减少或防止误诊 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从部分误诊误治的病案入手 探析造成误诊的原因 病案1 翁某 女 发病20余天 初为外感寒邪 服药身痛除而发热不退 汗多湿透内衣 口渴 心烦 便秘 脉浮大而数 舌红苔薄黄 某医诊为 阳明经证 处以白虎汤不效 药证相符 何以服之不应 细询其热不甚高 38 左右 渴不多饮 汗出甚于夜 诊脉虽浮大而重按无力 再察其舌红为阴虚之象 苔薄黄而干 系内热津伤 综合分析 虽证像白虎 但病机非阳明气分大热 辨证以阴虚内热立论 投以当归六黄汤5剂 患者热退汗止 诸症悉除 病案1 分析 此病初诊阳明热证 用白虎汤不效 原
8、因在于问诊不祥 医者以为症见口渴 心烦 便秘 多汗 发热无疑是阳明证 却没有细询 发热不甚高 渴而并不多饮 所以 诊为阳明热证 用白虎汤是不贴切的 病案2 张某 男 20岁 工人 1个月前因右下腹突发疼痛 伴大便秘结不通 拟为 慢性阑尾炎 予服中药苦寒泻下 肌注青 链霉素 药后腹泻不止 日行5 6次 邀中医诊时 阅其舌质暗红而苔黄厚腻 脉弦滑 即按湿热论治 用王氏连朴饮加减 服药3剂 病势有增无减 仍腹痛泄泻 再诊时考虑到病人的大便无黏液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泻后肛门亦无灼热 且腹痛喜温喜按 口虽渴而喜热饮 舌苔虽黄腻而不燥 于是改为温中阳法 处方党参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吴茱萸6克 台乌9克
9、 砂仁 后下 5克 草寇 后下 6克 炙甘草6克 药进3剂 腹泻减轻 再进5剂痛泻全止 舌苔已退 舌仍暗红 改用人参健脾丸 调理善后 3个月随访未发 病案2 分析 此病人初诊拟为慢性阑尾炎 医者囿于炎症而用苦寒泻下 寒药伤中 故服后泄泻不止 复诊又拘于舌苔黄腻而用清热化湿药 结果又重伤其阳 而腹泻有增无减 由于病人非湿热之证 而辨证又属喜温喜按的虚寒腹痛 故用温中取效 足见观察舌象必须结合全身症状 方不发生误诊 误诊原因为拘于舌象而忽视主证 翟某 男 48岁 农民 炎暑劳作田间 突感胸膺闷痛不止 周身汗出 恶心呕吐 四肢厥冷 顷刻晕厥于地 不省人事 急送医院 血压100 70mmHg 心电图示
10、急性广泛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舌质红 苔厚腻而微黄 脉沉细 诊为胸痹心痛 病机为气虚痰阻 经吸氧 含服救心丸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 以及服用益气养阴 化浊宣痹 开窍止痛中药煎剂 3天后 诸症未减 病案3 病案3 其时舌质暗红 苔黄燥 脉细弦而迟 而询问其家属 获知已5天未解大便 触其左下腹似可扪及条索状包块 结合脉症 遂以阳明腑实 阴液耗伤而急予增液承气化裁 处方 生大黄 后下 黑玄参各15克 大生地 紫丹参各30克 北沙参20克 麦门冬12克 川黄连9克 3剂 1日1剂 水煎浓汁 分2次鼻饲 首次药后2小时 即解出大量褐色糊样大便 神志清醒 后调治月余 心电图正常而出院 病案3 分析
11、本病突发心肌梗死 呈现外脱之状 予以急救治疗 并无不对之处 只是效果不显 后询问病人已5天未解大便 舌苔厚腻黄燥 刻下以阳明腑实病情最著 故以通腑泻实 病迅速好转 说明辨病必须与辨证结合 方不致误 误诊原因为不问现在症 辨病未与辨证结合 病案4 张某 女 45岁 1994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 脘腹痞满 伴胃脘隐痛lmo 患者自述lmo前 脘闷痞塞胃脘隐痛 伴有烦渴喜饮 倦怠乏力等症状 而到某医院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 胃下垂 度 前医辨证中气下陷 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服药12剂 症状不减 后仍以该方为主方调整间断服药近2wk 复查上消化道钡餐无改善 病案4 就诊时前症尚存 身体瘦削 面色
12、萎黄 神疲乏力 唇红而燥 嗳气频繁 早饱晚痞 嘈杂似饥不欲食 食后脘腹胀满 烦闷不舒加重 烦渴思饮 大便干结 舌红津少 脉象细数 证属气阴亏败 升降失常 治拟养胃益阴 以益胃汤加减 生地30g 玉竹12g 沙参15g 麦冬15g 升麻6g 白芍15g 当归lOg 石斛15g 黄精12g 川楝子lOg 生麦芽30g 黄芪30g 服药8剂后 诸症俱减 上方加枳壳30g 续服20剂 症状消失 复查上消化道钡餐示胃角在骼嵴连线以上2 5cm 排空可 病案4 分析 本例结合上消化道x线检查 辨病 胃下垂 明确 认为中气下陷而妄投补中益气汤 致症状更甚 细究原因 乃囿于西医诊断之故 辨病辨证未恰当结合 认
13、为补中益气汤乃治疗胃下垂之专方专药 忽视脏腑间功能协调关系 胃下垂属中医 胃缓 范畴 临床以脾虚气陷 胃阴不足两型常见 多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证 且两型常相互转化 脾胃相表里 脾为胃行其津液 本例在胃阴亏虚的基础上 妄投健脾燥湿药过久 更耗胃阴 另补气太过 亦可化火灼阴 致胃气阴亏损 症状加重 后以养胃益阴之品 平敦阜之邪 和胃培上 中补气升 腑退其舍 病案5 胡某 男 35岁 1995年3月6日初诊 主诉 持续性大便发黑 小便暗红lwk 患者平素嗜酒 有左膝关节骨质增生史2a 坚持服用吲哚美辛 阿斯匹林等药 此次发病前未服用铁 铋等制剂 亦未食用动物血块 刻诊 大便色黑 粘滞不爽 泄下臭秽
14、夹杂残渣 次数如常 肛门红肿热痛痒 小便暗红 尿道热感 无尿频 尿急 尿痛 胃脘隐痛灼热 口渴不欲饮 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 恶心头晕倦怠 舌红 边尖甚 苔黄腻 脉滑数 病案5 检查 白睛不黄 中脘穴部压痛拒按 腹软 未扪及癥瘕痞块 颜面四肢无水肿 中医诊断 血证 热伤血络 西医诊断 胃溃疡并出血 给清胃泄热 凉血止血之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大黄l0g 地榆12g 茜草15g 黄连9g 白及12g 生牡蛎 先煎 30g 生地15g 仙鹤草30g 枳壳15g 公英30g 丹皮l0g 连翘15g 甘草6g 水煎服 1剂 d 3剂后 肛门红肿热痛痒减轻 尿热 胃灼感亦减 病案5 大便发黄 小便暗红稍减 查
15、血常规WBC8 9 l09 L Hb125g L BPL201 l09 L N0 71 L0 29 肝功正常 HBsAg 一 尿常规 腹部B超正常 大便常规无异常 OB 上消化道钡餐示轻度胃炎 排除出血性疾患 综观四诊 以清热利湿 畅达气机之三仁汤加减 杏仁12g 薏苡仁20g 白蔻仁15g 滑石18g 木通10g 生麦芽30g 砂仁8g 车前子 包煎 15g 服用3剂 大便通利 小便转清 上方去滑石 车前子 加木香10g 莱菔子12g 连服4剂 诸症消失 随访6mo未复发 病案5 分析 本例从病史 症状 体征看 诊断血证 似是证据充分 结论成立 但遣方选药 重用凉血止血 薄用清热泻火之品 热
16、象虽减 为何二便色不退 误以直观症状作为诊断辨证依据 只看现象 不察本质 侧重宏观 忽略微观 临床亦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 中西互参 宏微结合 找出客观依据 方能定诊 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排除出血性疾患 病案5 嗜酒积热 加之长期服药 苦寒伤胃 中宫受戕 纳运失职 湿热内生 壅盛中下焦 熏灼不完全运化水谷 残败浊物传导下行出后窍 见便黑 粘滞不爽 泄下臭秽 夹杂残渣 湿热下注膀胱 熏蒸州都浊液 气化失司 浊出前阴见溲暗红 尿道热感 以三仁汤加减 使湿利热清 气机畅达清阳上行 常态自复 病案6 刘某 男 49岁 1996年8月25日初诊 肝癌术后3mo 住院时行股动脉插管化疗后 出现频频呃逆月
17、并且面色晦暗 恶心腹胀 胸膈痞满 纳差 倦怠心烦 便结溲黄 舌质红 边暗紫 苔薄黄 脉弦细微涩 初拟认为证属肝气犯胃 胃气上逆 病案6 给以旋复代赭汤加味 旋复花12g 代赭石20g 半夏10g 党参15g 大枣3枚 生姜9g 香橼15g 佛手12g 生麦芽30g 降香8g 服药4剂呃逆白日减轻而夜间更甚 后综合舌象脉象 认为肝为多郁多瘀之脏 治宜疏肝理气 化瘀止呃 以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 赤白芍各15g 丹皮lOg 桃仁9g 生姜9g 郁金12g 大黄1Og 黄芩15g 半夏lOg 枳壳15g 服药3剂 呃逆顿止 其他症状亦减 病案6 分析 呃逆治则当详辨寒热 掌握虚实 了解病因 或因外
18、感 内伤及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对于急重病后期出现呃逆 宜从整体观念出发 结合脏腑生理功能 病理改变 细察病因病机 本患者罹患肝病 中医认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体阴用阳 主藏血 疏泄 病案6 今肝病致气机郁滞 疏泄失职 可致肝气犯胃 胃气上逆而为呃 但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无效 只因未全面看到病证过程 气郁致瘀 久病必瘀 气郁是病理基础 瘀既是病理产物 亦是致病因素 故本例为血府血瘀滞呃 即瘀血阻滞 阴明胃气不降 气上动膈而致 选用大柴胡汤加味 疏肝理气化瘀止呃 切中病机 邪去正安 病案7 细读 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 有一衣震寰老先生的医案 梗概如下 某女 32岁 产后自用民间方 红糖 蜂蜜 猪油各
19、200g温顿服 以下乳 后即腹泻 3年未止 多方求治罔效 诊见面色苍白无华 消瘦羸弱 轻度浮肿 体倦神怠 晨起即泻 日三五行 腹泻时无痛感 泻后反觉轻松 继之仍心下满痛 辘辘有声 短气 口干不饮 恶心不吐 上半身自汗 病案7 舌苔白滑 右脉沉伏微细 衣老认为久泻脱阴伤阳 予大剂六君子汤重用人参 以复健中气 不料服后转剧 脉证合参 思辨再三 认定为甘遂半夏汤证 遂予原方1剂 畅泻稀水七八次 腹泻即止 调理而愈 病案7 从衣老接诊时患者的精神及体貌状态看 确属一派虚弱之象 很难与 实 字相联系 故立健脾化痰 补中止泻之法似属合理 然药后反增剧 衣老及时逐症析理 心下满痛拒按属留饮结聚 口干不欲饮属
20、饮阻气化 津不上承 上半身自汗 属宿饮阻隔 阳不下通 徒蒸于上 沉伏之脉 属痰饮深藏 泻后反觉轻松 正合 金匮 留饮欲去 之意 故断然采用甘遂半夏汤而获痊愈 病案7 分析 上案的虚象 是久泻不止所致 还是劳倦内伤而成 则必当别论 若劳倦内伤所致 属脾虚湿盛而生濡泻 终致气血阴阳皆不足 用六君重人参 当为切合 若久泻不止所引起 则必辨泄泻缘于何故 泄泻之因有寒 热 虚 实之不同 若实邪为患 则以大剂六君重人参 必转剧也 病案7 就本案而言 确系因泻致虚 并非因虚致泻 亦即虚是泻的结果 并不是泻的原因 而泄泻的真正原因是有形实邪 留饮 临证中这种常见的实泻发展模式 实 邪 腹泻 日久 虚 象 却最
21、易惑人 医者常误把久泻导致的一派虚象视为疾病的主要矛盾 将久泻产生的结果当成了久泻之病因 实际上 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诱导出辨证中的因果颠倒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病案7 久吐 久汗及长期患血证 滑遗 崩中 疮疡 痹证 咳喘等亦多类似结局 久病多虚 也 故切莫将久病所致之 虚 当作久病之病因 这与中医辨证中的辨寒热虚实真假 属殊途同归 亦是体现医生临床水平的关键环节 理当重视 病案7 那么 如何避免这种因果颠倒的现象 以下3点 尤为重要 牢牢抓住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的原则 本案所辨之 证 即腹泻之证 所求之 因 即腹泻之因 而腹泻之因相当明确 即过服红糖 蜂蜜 猪油肥甘之品引发 肥甘
22、之味又最易生痰 如此 自然会想到痰饮致泻的可能性 所以 切忌因病程过久 而忽略了疾病之最初成因 详察细辨 探微索隐 衣老首投不中后 及时反思 通过对心下满痛 口干 上半身汗 脉沉伏及泻后反觉轻松之症状的仔细推敲 终于寻得留饮之 正果 病案7 上述辨证过程 最终靠的是深厚广博的中医学养底蕴 同时也说明 要真正提高诊疗水平 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实践仍是关键之关键 注意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百发百中只能是医者的一种梦想 智者一失却是现实 所以 在首投不中的情况下 应将患者的药后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馈信息及新的辨证依据进行重新审视 本案初用大剂六君重人参而病转剧 表明并非虚证 对重新审辨并
23、最终获得正确结论 其意义不可低估 病案7 总而言之 医者若能对临证中这种因果颠倒现象有足够的重视 势必会对诊疗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病案8 某男 62岁 1975年3月7日初诊 患者3个月以来 反复发热 体温38 左右 机关卫生所均按感冒给予青霉素 病毒唑等治疗 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后求治于中医 患者除发热时全身酸痛外 无其他不适 故诊为年老气虚外感 先后以益气固表 调和营卫 和解表里 芳香化浊法施治4个月 患者体温仍四五次迭起 后住院期间发现锁骨下肿大淋巴结 组织活检为转移癌 经上级医院进一步会诊 确诊为中心性肺癌晚期 病案8 分析 上述病例 是因医生主观思维倾向 先入为主造成的 医生在临证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误诊 案例 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