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直接液化09-需进一步补充..ppt
《第九章 直接液化09-需进一步补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直接液化09-需进一步补充..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煤制油工程,煤炭直接液化,Direct Coal Liquefaction,2,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煤炭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 煤炭直接液化工艺 液化油提质加工,煤直接液化主要设备,3,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 基本原理,煤的分子结构与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反应机理 反应模型,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作用和特点 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廉价可弃性催化剂 高价可再生催化剂 助催化剂,超细高分散铁系催化剂,煤的溶剂抽提,4,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a 煤的分子
2、结构,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提出了煤的复合 结构概念模型,认为煤的有机质可以设想由以下4 个部分复合而成,第一部分,是以化学共价键结合为主的三维交联的大 分子,形成不溶性的刚性网络结构,它的主要前身物 来自维管植物中以芳族结构为基础的木质素,第二部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一千至数千,相当于沥 青质和前沥青质的大型和中型分子,这些分子中包含 较多的极性官能团,它们以各种物理力为主,或互相 缔合,或与第一部分大分子中的极性基团相缔合,成 为三维网络结构的一部分,5,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a 煤的分子结构,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提出了煤的复合 结构概念模型,认为煤的有机质
3、可以设想由以下4 个部分复合而成,第三部分,包括相对分子质量数百至一千左右,相当 于非烃部分,具有较强极性的中小型分子,它们可以 分子的形式被囿于大分子网络结构的空隙之中,也可 以物理力与第一和第二部分相互缔合而存在,第四部分,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数百的非极性分 子,包括各种饱和烃和芳烃,它们多呈游离态而被包 络、吸附或固溶于由以上三部分构成的网络结构之中,6,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a 煤的分子结构,煤复合结构中上述4 个部分的相对含量视煤的类型、煤化 程度、显微组成的不同而异,选择适宜的溶剂,可以将煤的复合结构中的较小分子、非 烃甚至沥青质抽提出来,复杂的煤化学结构,是
4、具有不规则构造的空间聚合体。对 其作模型化处理,可以认为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缩合芳 环为主体的带有侧链和多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单元之 间通过桥键相连,7,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煤的平面化结构图,8,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a 煤的分子结构,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显示,煤的大分子结构单元的缩合芳香环的数目有多有少, 有的芳环上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结构单元之间 的桥键也有不同形态,有碳碳键、碳氧键、碳硫健、 氧氧键等,9,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a 煤的分子结构 从煤的元素组成看,煤和石油的差异主要是氢碳 原子比不同 /%,元素,无烟煤,中挥发分烟
5、煤 低挥发分烟煤,褐煤,石油,汽油,C H O N S,93.7 2.4 2.4 0.9 0.6,88.4 5.4 4.1 1.7 0.8,80.8 5.5 11.1 1.9 1.2,71.0 5.4 21.0 1.4 1.2,8387 1114 0.30.9 0.2 1.2,86 14 ,H/C,0.31,0.67,0.82,0.87,1.76,约2.0,10,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a 煤的分子结构,煤中主要元素碳、氢、 氧三者含量关系,煤的H/C 原子比1,小 于石油的H/C 原子比,煤中含有较多的氧、氮、 硫等杂原子,煤要转化成液体产品, 必须提高H/C 原子比和脱
6、除杂原子,即必须加氢,11,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煤炭直接液化对原料煤的品种有一定要求,选择 加氢液化原料煤时,主要考察以下指标,以原料煤有机质为基准的转化率和油产率要高,煤转化为低分子产物的速度快,可用达到一定转化率所 需的反应时间来衡量,氢耗量要少,可用氢利用率来衡量。这是因为煤加氢液 化消耗的氢气成本一般占煤加氢液化产物总成本的30% 左右,12,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研究认为:氢、氧含量高,碳含量低的煤转化为 低分子产物的速度快,特别是H/C原子比高的煤, 其转化率和油产率高,但是当H/C 原子比高
7、到一 定值后,油产率将随之减少,原因在于,H/C 原子比高、煤化程度低的煤(泥炭、年轻褐煤) 含脂肪族碳和氧较多,加氢液化生成的气体和水增多 含O、N、S等杂原子多的煤加氢液化的氢耗量必然增多,13,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一般说来,除无烟煤不能液化外,其他煤均可不 同程度地液化 煤炭加氢液化的难度随煤的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加 泥炭年轻褐煤褐煤高挥发分烟煤低挥发分烟煤,加氢液化,易,难,14,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以煤阶从高到低分出了 无烟煤、烟煤、褐煤等 煤化程度不同的煤所处 范围,煤的元素含量,15,煤制油工
8、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可以看出褐煤和年轻烟煤的H/C 原子比相对较高,易于加 氢液化,并且H/C 原子比越高,液化时消耗的氢越少 通常选H/C 原子比大于0.8 的煤作为直接液化用煤,煤中挥发分的高低是煤阶高低的一种表征指标,越年轻的 煤,挥发分越高,越易液化,通常选择挥发分大于35%的煤作为直接液化煤种。换言 之,从制取油的角度出发,通常选用高挥发分烟煤和褐煤 为液化用煤,16,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同一煤化程度的煤,由于形成煤的原始植物种类和成分的 不同,成煤阶段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的不同,导致煤岩组 成特别是煤
9、的显微组分也有所不同,其加氢液化的难度也 不同,研究证实,煤中惰性组分(主要是丝质组分) 在通常的液 化反应条件下很难加氢液化,而镜质组分和壳质组分较容 易加氢液化,所以直接液化选择的煤应尽可能选择是惰性 组分含量低的煤,一般以低于20%为好,17,认为这个煤是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 根据适宜液化的煤种的性质指标,利用中国煤的直接液化 试验结构,回归出以下的经验方程 转化率() 0.6240 - 0.1856x1 + 0.2079x2 + 0.2920 x3 - 0.4048x4 油产率() 0.4427 + 0.2879x1 +
10、0.5799x2 - 0.4139x3 - 0.7392x4 x1 挥发分vaf % x2 活性组分镜质组、半镜质组和壳质组v x3 H/C原子比, x4 O/C原子比 根据煤转化经验方程和煤质分析数据,可以计算出转化率 和油收率的预测值 如果煤的转化率计算值大于90,油产率计算值大于50,则可,18,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选择直接液化煤种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煤中矿 物质含量和煤的灰分含量,一般认为煤中含有的Fe、S、Cl等元素具有催化作用, 而含有的碱金属(K、Na)和碱土金属(Ca) 对某些 催化剂起毒化作用,矿物质含量高,灰分高使反应设备的非生
11、产负荷增加, 灰渣易磨损设备又因分离困难而造成油收率的减少,因 此加氢液化原料煤的灰分较低为好,一般认为液化用原 料煤的灰分应小于10,煤经风化、氧化后会降低液体油收率,19,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选择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一般应考虑满足下述的 大部分条件,年青烟煤和年老褐煤,褐煤比烟煤活性高,但因其氧含 量高,液化过程中耗氢量多 挥发分35(无水无灰基) 氢含量5,碳含量8285,H/C原子比愈高愈好,O/C原子比愈低愈好 芳香度小于0.7,活性组分大于80%,灰分小于10%(干燥基),矿物质中最好富含硫铁矿,20,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2、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选择具有良好液化性能的煤种,可以,得到高的转化率和油收率,使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降低操作费用、即降低生产成本,在现已探明的中国煤炭资源中,约12.5% 为褐 煤,29%是不黏煤、长焰煤和弱黏煤,还有13% 的气煤,即低变质程度的年轻煤占总储量的一半 以上,21,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b 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选择具有良好液化性能的煤种,可以: 得到高的转化率 和油收率; 使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降低操 作费用,在现已探明的中国煤炭资源中,约12.5% 为褐煤,29%是 不黏煤、长焰煤和弱黏煤,还有13%的气煤,即低变质程 度的年轻煤占
13、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煤炭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和西南地区,近年来,几个储量大且质量较高的褐煤和长焰煤田相继探 明并投入开发,中国可供选择的直接液化煤炭资源是极其丰富的,22,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由于煤炭直接液化对原料煤有一定要求,在根据 煤质分析数据选择某种原料煤后,还必须对其作 液化特性的评价试验,评价试验一般先做高压釜试验,再做连续装置试 验,高压釜评价试验技术要求,容积200500 mL 耐压30 MPa 温度470,预先标定高压釜的全部死容积,23,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高压釜评价试验操
14、作条件,试验用氢气纯度要求99% 溶剂煤31,反应温度400 450 恒温时间30 60 min 氢初压710MPa,电磁搅拌转速500r/min,升温速度:根据加热功率大小控制在35 /min 恒温时温度波动范围为2 ,操作条件根据煤样性质不同可以有所变动,24,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高压釜评价试验煤样准备,按国家标准缩制煤样,将粒度小于3 mm 的缩制试样研 磨到粒度小于80目(0.169 mm),将煤样在温度为7085的真空下干燥到水分小于3% 装入磨口煤样瓶,存放在干燥器中,供试验时使用,25,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15、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高压釜评价试验操作方法 按比例准确称取煤样和溶剂及催化剂,加入高压釜内, 搅拌均匀 用脱脂棉将高压釜口接触面擦净,然后装好釜盖 用氮气清除釜内空气2 次,再用氢气清除釜内残余氮气 5 次 充入反应用氢气至所需初压,检查是否漏气 确认不漏气后接通冷却搅拌装置用的水管,接通电源, 开动搅拌,进行升温 加热到反应温度时,恒温所需反应时间,停止加热,自,行冷却至250 后终止搅拌,切断电源,26,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高压釜评价试验采样 高压釜内反应物于次日取出 记录采样时高压釜内压力和温度,然后对气体取样做色 谱分析 打开釜盖(对于
16、沸程较高的溶剂,可以在出釜前预热到 60 后开盖),用脱脂棉擦干釜盖下面的水分,称重 记下生成水量 将反应液体倒入已称重的烧杯中,并用已知质量的脱脂 棉擦净沾在釜内壁和搅拌桨上的残油,将沾有液化油的 脱脂棉也放入烧杯中称重,计算出反应釜内液体及固体,的总量,27,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高压釜评价试验反应产物的分析,将烧杯内的反应物全部定量移到索氏萃取器的滤纸筒 内,依次用己烷、甲苯、四氢呋喃(TH F),回流萃 取,时间一般为每种溶剂各48h ,直至滤液清亮为止 每种溶剂萃取后均需取出滤纸筒,在真空下干燥至恒 重,计算可溶物的量,最后,在四氢呋喃萃
17、取及恒重后,把带有脱脂棉及滤渣 的滤纸筒按煤炭灰分的测定方法测定灰分质量(脱脂棉 及滤纸筒的灰分质量因比煤的灰分质量小几个数量级, 可忽略不计),28,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 气体产率计算 利用高压釜的死容积减去釜内液化油及残渣的体积(假 设液化油和残渣混合物的密度为1g/cm3) 得到取样前 的釜内气体的体积 根据取样时的压力、温度计算到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 再利用气体成分分析数据,计算出各气体组分的量,再 把氢气以外的气体总量除以无水无灰基煤即为气体产率,气体产率,气体各组分量之和 无水无灰煤质量,29,煤制油工程
18、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水产率的计算 利用氧的元素平衡计算水产率,假设液化油中的氧可 以忽略,煤中氧减去气体中氧即为产生水中的氧,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煤转化率的计算,16,水产率,(煤中氧-水中氧) 18 无水无灰煤质量,煤转化率 1 -,THF不溶物 - 灰分 无水无灰煤质量,30,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沥青烯产率,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前沥青烯产率,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氢耗量的计算,沥青烯产率 ,己烷不溶甲苯可溶物 无水无灰煤质量,前沥
19、青烯产率 ,甲苯不溶THF可溶物 无水无灰煤质量,氢耗量 ,反应前氢气量 - 反应后氢气量 无水无灰煤质量,31,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高压釜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计算:液化油产率,油产率 C + F - ( A + B + D + E ),A - 气产率 B - 水产率 C - 转化率,D - 沥青烯产率,E - 前沥青烯产率 F - 氢耗量,32,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0.1t/d 小型连续试验装置评价(煤科院),0.1t/d煤直接液化小型连续试验装置(1982年建成)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
20、所,33,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试验方法,将煤、催化剂和循环溶剂等按规定的配比加入煤浆制 备罐。一般在不高于80 、有机械搅拌和循环泵送条 件下制备煤浆,制备时间3 4h,制备好的煤浆送入煤 浆计量罐,再以8 10kg/h 流量经高压煤浆泵依次送 人煤浆预热器和反应器,用于参加液化反应的氢气由 新鲜氢气和循环氢气两部分组成,气体流量一般选气 液比1000 左右,经过氢气预热器至250 后,汇同煤 浆进入煤浆预热器,煤浆预热器出口温度达400 ,然 后进入反应器,34,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试验方法,反应
21、停留时间1 2h ,由反应器流出的气液固三相反应产物 进入350 380 的高温分离器,分离出重质液化油和固体物 轻质油、水和气体进入冷凝冷却器,水冷至40 后流入低温分离 器,分离出轻质油、水和气体产物,高温分离器排出的物料经固液分离(减压闪蒸) 分出重质油作为 配煤浆的循环溶剂,为了使循环溶剂替换成试验煤样自身产生的重质油,循环次数必 须达到10 次以上,试验时,以溶剂的每一次循环为时间阶段,进行一次进出物料的 重量平衡,每次物料平衡必须达到97以上才能说明试验数据是 可靠的,35,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试验方法低阶烟煤和褐煤的标准试验条件,项
22、目 煤浆浓度/%(干基煤) 催化剂 助催化剂 新鲜氢气流量/(m3h-1) 循环氢气流量/(m3h-1) 反应压力/MPa 反应温度/ 煤浆流量/(kgh) 氢气预热器温度/ 煤浆预热器温度/ 高温分离器温度/ 煤浆制备罐温度/,低阶烟煤 40 Fe3%(w干煤) S/Fe0.8(原子比) 5 5 17 450 10 250 400 380 80,褐煤 40 Fe3%(w干煤) S/Fe0.8(原子比) 5 5 17 440 10 250 400 380 80,煤浆计量罐温度/ 气体冷凝器温度/,80 40,80 40,36,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1c 煤种液化特性评价试验,
23、连续装置试验样品的分析,试验尾气作气体组分的色谱分析,高温分离器油与高压 釜一样作系列溶剂萃取分析,此外,还对液化油进行蒸 馏分析,试验数据的处理,气产率、氢耗量根据新氢流量、尾气流量及成分分析数 据计算,煤的转化率、沥青烯、前沥青烯等产率和液化油产率的 计算与高压釜的计算方法相同,水产率根据实际收集到的水减去投入原料煤中的水得到 蒸馏油收率根据实际产出的液化油的量和参考蒸馏分析 的结果计算,37,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2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反应机理,大量研究证明,煤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的加氢液化过 程基本分为三大步骤,首先,当温度升至300 以上时,煤受热分解,
24、即煤的 大分子结构中较弱的桥键开始断裂,打碎了煤的分子 结构,从而产生大量的以结构单元分子为基体的自由 基碎片,自由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百范围,38,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2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 反应机理 第二步,在具有供氢能力的溶剂环境和较高氢气压力 的条件下,自由基被加氢得到稳定,成为沥青烯及液 化油的分子。能与自由基结合的氢并非是分子氢,而 应是氢自由基,即氢原子,或者是活化氢分子。氢原 子或活化氢分子的来源有 煤分子中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供氢溶剂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氢气中的氢分子被催化剂活化 化学反应放出的氢,如水汽变换反应 放出氢 当外界提供
25、的活性氢不足时,自由基碎片可发生缩聚反应和高,温下的脱氢反应,最后生成固体半焦或焦炭,39,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2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反应机理,第三步,沥青烯及液化油分子被继续加氢裂化 生成更小的分子,煤液化过程中,溶剂及催化剂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40,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1.2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反应模型,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研究者提出的模型,41,煤制油工程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与工艺 1.2 煤的直接液化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 反应模型 该模型假设原料煤分成三种类型 CI 是不反应的惰性煤 CB 热解只产生沥青烯类物质。 CA 热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直接液化09-需进一步补充. 第九 直接 液化 09 进一步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