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教材.doc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教材.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产生原因: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以求兼并得胜;“士”阶层出现且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到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宣扬自己的主张;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派别代表主 张影 响儒家孔子“仁”、“礼
2、”;(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正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孟子“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性善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建立政治学说“仁政”,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舟水之说。建立中国传统的“外儒内发”的治国模式;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法家的集大成者;
3、思想适应中央集权政体需要,法儒结合,成为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家老子“道”是万物本源,否定“天命论”;朴素辩证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齐物”;“消遥”;天与人“不相胜”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繁荣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出儒、道、法的影响)。2、汉代
4、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原因: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产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主要思想:A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D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突出表现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
5、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过程:A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B太学出现: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管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3、宋明理学1)、背景: 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唐, “三教合归儒”,儒学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
6、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2)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4)历史作用: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
7、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加强2)、 李贽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主张男女平等3)、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经 历共同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作用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反对空疏浮泛的学风,学以致用主张物质第一性,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
9、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1、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A天文学: 天象观测: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领先世界。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我国最早,书中的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 天体测量:a.张衡 水运浑象仪,地圆的见解(早1000多年),地动仪。b
10、.僧一行 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制成水运浑象仪。c.郭守敬 简仪”,测定的黄赤道交角,编授时历B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口诀 度量衡 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 西汉周髀算经 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实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圆周率(刘徽,割圆术;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C医药学:中医学 远古时期 针灸疗法 战国 医学分科扁鹊 四诊法(望、闻、问、切) 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华佗 五禽戏 麻沸散。 中药学唐本草 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孙思邈千
11、金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伟大科学著作。D农学: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农学著作a.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b.元代农桑辑要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c.元代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 d.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四大发明 A造纸术 纸出现前:布帛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4世纪传朝鲜等、8世纪中
12、亚、12世纪欧洲。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 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C火药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 孙思邈丹经 唐末用于战争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D指南针 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发明,于航海。 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演变: 起源 新石器 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成熟 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统一 秦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理论 东汉许慎 “六书”:象声、指事、
13、形声、会意、转注、假借。2)书法: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社会危机、士人群体、文具王羲之虚玄灵动隋 唐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放不羁颜真卿、柳公权注重规范法度宋 代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四家、赵佶追求个性、有意无法明 代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起源:新石器时代;地面、岩壁、陶器上画;粗犷、浪漫 ;原始集体生活战国时期的发展:毛笔;人物肖像;绢帛;人物龙凤图;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珍禽异兽、神仙魔怪;神秘、古拙;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画家活跃;“以形写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唐:隋 展子虔游春图
14、(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 阎立本步辇图唐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宋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 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市井生活;写实;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明清:小说、戏剧迅速发展;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
15、化的作用。 3、文学成就 (1)诗歌 先秦:诗经现实主义;楚辞浪漫主义 汉赋:司马相如凤求凰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元散曲:马致远 (2)小说: 唐传奇:莺莺传 宋话本:碾玉观音 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 戏剧演变过程 起源:原始社会 傩戏 发展:宋代 南戏 成熟:元代 杂剧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高峰 鼎盛:明清 京剧2)京剧的形成发展:形成:乾隆80寿辰,“四大徽班” 进京,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
16、了京剧。 繁荣:清同治、光绪年间,第一个繁盛期。 地位: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专题三 人文主义精神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前5世纪中叶 相当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开始)(1)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峰、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实质: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3)关注的问题: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4)特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言辞和结论大胆而惊世骇俗;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5)基本思想: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
17、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意义: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评价: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2、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孔子、早于孟子, “西方的孔子”)(1)哲学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2)与智者运动的关系: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
18、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3)主要哲学主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4)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影响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3、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3.希腊先哲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思潮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
19、”,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1)历史背景 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金融家、工场主、商人)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文化因素:古罗马的光荣与新的人才结构2)文艺复兴概况 时间:1416世纪 旗帜:(思想武器)“人文主义” 即主张用人
20、性、个性解放反对神性和宗教桎梏的意识形态反封斗争。地点:开始于意大利后拓展至西欧 领域:文学、艺术领域 代表:“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3)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性质特点: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阶段。 历史作用:A 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冲破宗教神学桎梏,思想解放B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 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2)宗教改革1)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直接原因:资级、市民反
21、对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 德意志宗教改革:1517年 马丁路德 (路德教)a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序幕b 主张:“信仰得救”建立廉价教会,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君主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教皇加尔文 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其它新教:英国国教3)历史意义性质特点: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作用:一是进一步打破天主教会精神枷锁,促使人民的思想的自由和解放; 二是打击教会的经济、经济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启蒙运动(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统治反教会
22、特权深入开展(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3)核心:理性。(不信上帝,不信教会,不信国王,不信权威,只信理性)(4)代表人物及主张思想家主张历史地位相似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伏尔泰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制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康德人非工具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内容宣扬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肯定人、反对神宣扬“信仰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复习 提纲 岳麓版 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