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技术培训.ppt
《胶印技术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印技术培训.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胶印技术培训班 印刷材料适性控制及与印刷的关系纸张油墨润版液常见印刷故障的判断与解决重影带脏 一 纸张适性及相关适性控制 1 纸张的印刷适性概述2 纸张的套印适性 变形及控制3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4 纸张的色彩还原适性 1 纸张的印刷适性概述 含水量 丝缕方向 强度 白度 平滑度 吸收性等纸张印刷适性对印刷的影响含水量大小对套印产生影响表面强度大小影响纸张拉毛纸张吸收性 紧度影响印迹干燥白度 光泽度影响色彩再现返回提纲页 2 纸张的套印适性 纸张变形 1 受压力作用产生的Z向变形 压缩变形 2 含水量变化引起的伸缩变形 纸张变形的主要原因含水量 纸张含水的重量与该纸张重量之比叫做纸张的含水量
2、纸张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 含很多 OH OH有极性 对水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纤维之间有间隙 对水有毛细吸附作用 所以纸张对水非常敏感 返回提纲页 1 平衡水分 在一定的湿度下 水分不再变化的状态叫水分平衡状态 这时的含水量叫平衡水分 2 吸湿 相对湿度高于纸张平衡水分时 纸张吸水膨胀 3 脱湿 相对湿度低于纸张平衡水分时 纸张脱水收缩返回提纲页 2 纸张的套印适性 纸张的套印适性 总上所述 纸张吸水后发生膨胀 尺寸增加 机械强度下降 引起拉毛或断裂 吸墨性下降 影响油墨干燥 纸张脱水发生收缩 尺寸变小 发脆 产生静电等 对印刷不利 所以要控制纸张变形 保证套印精度 必须要控制纸张含水量 3 纸张
3、变形控制 1 温湿度控制1 一定相对湿度下 温度升高 纸张含水量下降2 湿度增大 含水量增大温湿度变化引起纸垛含水量不均匀 产生荷叶边 紧边 卷曲等不均匀变化温度 18 24 相对湿度 60 65 含水量在6 左右返回提纲页 纸张变形控制 2 工艺措施减少平版胶印中润版液用量 印刷中有一部分水被纸吸收 为了控制纸张因吸水变形 印刷中尽可能用少量的水 纸张进纸方向一般用其丝绺方向平行滚筒轴向进纸印刷 轴向图文尺寸稳定 纸张垂直丝绺方向变形较大可以通过滚筒包衬的变化来改变 纸张变形控制 3 调湿处理滞后效应 把纸张置于一定湿度下强迫变形后 改变湿度再次变形时 它的变形将变慢 幅度也变小晾纸 在比印
4、刷车间温度高10 15 相对湿度高10 20 的晾纸车间吊晾1 2小时 再在印刷车间放置十几个小时 4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 1 强度 外力作用 纸张内部产生的抵抗作用强度 表面强度 抗张强度 撕裂度 耐折度 纤维强度 地图 钞票 1 表面强度 纸张表层纤维 填料 胶料间结合力大小 抗分层 抗撕裂的能力大拉毛现象少小容易引起拉毛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 1 表面强度的测定表面强度的大小通常用拉毛速度表示 拉毛速度大 表面强度高 2 掉毛与脱粉纸张脱离橡皮布时 表面细小的纤维和涂料粒子会被油墨拉出来 这个现象叫掉毛 脱粉 返回提纲页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 产生原因表面强度低 润版液用量多 纸张吸水 表面
5、强度低 油墨粘性大 粘性增大 拉毛速度低 拉毛 印速过高 纸张与橡皮布之间的黏结力与分离力越大 掉毛现象越严重温度 温度低 油墨粘性增大 返回提纲页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 3 剥纸俗称 剥皮 严重的拉毛纸张被咬牙咬住一部分 其余部分撕粘在橡皮滚筒上返回提纲页 纸张的强度及其控制 2 抗张强度 纸张将要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卷筒纸印刷 张力控制断纸返回提纲页 5 纸张的其他方面的适性控制 白度 纸张受光照射后 纸面全面反射的能力 彩色印刷品要求80 以上文字类印刷品70 左右光泽度不透明度平滑渡 高需压力小低需压力大吸收性 吸附油墨的能力酸碱性 施胶时加的明矾 漂白物 有机酸等所致PH值大多数
6、非涂料纸4 5 7涂料纸7 9碱性纸有利于干燥 三 润版液的控制 大家都知道 柯式印刷的原理 是利用水和油互相抗拒的特性 来进行印刷 印版的印刷纹部份 具有亲油拒水的特点 相反 非印纹部份却是亲水拒油 因此印版经过清水润湿后 非印纹部份会形成一层水膜 当油墨经过印版时 就只有印纹部份 才会沾上油墨 一张张印件也就顺利印刷出来 不过用来润湿印版的清水 却不是普通的清水 它其实是在水中加入了化学物质 带电解质的液体 而所加入水中的东西 正是润版液 润版液的控制 1 润版液的功能在高速运转的印刷过程中 要非印纹部份能长时间保持亲水拒油 吸附着水膜 是件不大可能的事 事实上 非印纹部份对水的吸着力十分
7、有限 如果在印刷的过程中 单以普通清水去润湿的话 不容易在无图文的空白部分形成水膜 这样 我们唯有借助润版液 去稳定非印纹部份的亲水拒油特性 以期得到良好的印刷效果 为什么润版液可以左右印刷的质素 在这里 我们先说说润版液在印刷中 所能担当提什么角色 润版液的控制 1 于非印纹部份形成水膜形成水膜是润版液的首要功能 润版液本身 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所以把它加入水中 才能使清水在非印纹的表面上 铺展开来 另一方面 润版液的电解质 会对印版的金属起化学反应 产生无机盐 令水膜紧紧附着印版的空白部份 避免油墨向这些部份伸展 否则我们就无法印出正常的图文了 润版液的控制 2 补充被破坏的亲水层印刷的时
8、候 滚筒和墨辊转动 对印版产生磨擦 使印版上的亲水层受到磨损 与此同时 纸张在整个印刷过程中 或多或少会有纸粉和纸毛脱落 进一步加深磨损 破坏亲水层 这样 如果没有润版液在过程中 不断与印版的金属层起化学作用 一次又一次形成新的亲水层 柯式印刷就不能利用水油相拒的特性来印刷 润版液的控制 3 降低印版的表面温度墨辊在印刷时 以高速运转 把油墨拉成薄膜进行印刷 由于墨辊是以极高的速度运动 它的温度因而上升 连带油墨亦因温度而起变化 在高温之下 油墨的粘度降低 流动性增加 这样印刷时 油墨便会迅速铺展 容易造成网点扩大 影响印刷质素 但于印刷的过程中 加入润版液 却能有效降低印版的温度 避过了以上
9、的问题 4 去除污物 润版液的控制 2 润版液的组成及分类1 普通润版液 磷酸或磷酸盐为主要原料含铬酸及其盐类的称为红药水白药水不含铬酸2 低表面张力润版液a 酒精润版液 普通润版液加上酒精含量8 15 酒精能迅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有利铺展 总用量减少 但乙醇易挥发 常用乙丙醇替代 润版液的控制 酒精润版液的优点总用量大大减少更好的降低版面温度 10 以下 冷却系统 减少油墨过量乳化印刷墨色鲜艳 润版液的控制 b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代替酒精的低表面张力润湿液 无毒无挥发常用的有 2080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 6501 烷基醇酰胺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 0 1 否则加剧乳化
10、润版液的控制 3 适当的润版液用量每次印刷时 究竟应该用多少润版液 才可有最佳的印刷效果 这个谁也说不准 因为各种印刷因素 每一分钟都有变化 无论印版 油墨 纸张 它们的些微改变 都足以影响润版液的使用剂量 所以印刷人员只能按当时的印刷环境 去决定正确的用量 润版液的控制 印版与润版液有最亲密接触的 当然是印版 柯式印版有多种 一般来说有PS版 纸版 银盐版等 这些印版的结构不同 版面对水膜的吸附力有分别 所以对润版液的需求也不相同 譬如纸版的空白部份的吸附力 就都比PS版和银盐版强 它所需的润版液剂量 就比其他两种印版少得多 另一方面 版面的图片和文字类型 原来也会影响润版液的用量和PH值
11、印刷的图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分别为实地图 文字 网点图 润版液的用量 与印刷图文所需的油墨量成正比 即是印实地图时 需要最多的润版液 文字次之 网点图最少 而PH值亦与油墨的用量有关 实地图一般用较多的油墨印刷 墨层较厚 所以需要PH值较低的润版液 来阻止油墨从实地的边缘 向外扩散 但和实地图相反的 是网点图 由于网点图的着墨面积较小 较易乳化消失 这样就不适宜于使用PH值低的润版液 否则会加快乳化 至于印刷文字时 需要的润版液PH值则正好介乎于实地图和网点图之间 润版液的控制 油墨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油墨 不同种类 不同颜色的油墨 它们的粘度 流动性和抗水性都有差异 大体而言 难于乳化的油墨 需
12、要浓度较高的润版液 而较易乳化的油墨 则无需使用高浓度的润版液 至于润版液的PH值和浓度与油墨的关系 所考虑的因素亦跟上面类似 不易乳化的油墨 需配合酸性较重 浓度较高的润版液 换转是容易乳化的油墨 就只可用PH值高而浓度低的润版液了 这中间的酸碱浓稀配对 不可调转 润版液的控制 纸张至于纸张对润版液产生的影响 主要是从纸的质地纸的PH值两方面说起 一张质地疏松的纸 如果它的表面强度低 那么纸毛和纸粉 很易被油墨粘起 堆在印刷胶布上 增加印版的磨损程度 并且容易起脏 这样的情形 只好增加润版液的用量 又或者提高浓度 以减低堆积物对印版的损害 此外 不同的印刷纸张有不同的PH值 或是酸性 或是碱
13、性 因此 印刷人员需视科纸张的酸碱性 来调节润版液的PH值 润版液控制 4 PH值的控制过大 形成无机盐层困难 起脏过低 无机盐层不坚固 深度腐蚀控制范围 PS版5 6 润版液控制 5 用量控制水的主要消耗途径平版胶印中 水分的消耗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空间蒸发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物质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换 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叫蒸发 水的蒸发也不例外 在印刷过程中 由于水辊 墨辊 印版 橡皮布等表面都有水存在 加剧了水的蒸发 水分蒸发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蒸发速度越快 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表面积越大 蒸发的越快 纸面吸收 在平版印刷中 印版的空白部分亲水疏油 印版空白部分的水分 在压印过程中
14、通过橡皮布沾到纸张上 被纸张吸收 吸水量的大小与纸张特性有关 纸张的结构越紧密 施胶度越大 平滑度越高其吸水量越小 反之 则吸水量越大 比如 双胶纸的吸水量就比双涂纸的吸水量大 油墨乳化 乳化是指将原来不能混合的两种液体混合起来 把其中一种液体变成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水分通过与油墨乳化 与油墨一起转印到纸上 然后由蒸发 渗透等方式消耗掉 实践证明 图文面积越大 印迹墨层越厚 用水量就越大 图文面积越小 印迹墨层越薄 用水量就随之减小 油墨的乳化对印刷是不利的 但又是不可避免的 在印刷过程中 要尽量减小油墨的乳化 挤压滴下 在压印过程中 印版表面多余的水分 不可能被橡皮布大量地吸收 由
15、于橡皮布表面具有亲油疏水性 而被滚筒驱至橡皮布拖梢或渗向滚筒两侧 然后滴下 润版液控制 供液量的实用范围 空白起脏至图文有水迹实地 线条 网点判断水大 版面发亮 四 油墨的适性控制 一 油墨中直接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统称为油墨的印刷适性 二 包含3个方面适性 在印刷机上 干燥过程 印刷质量 三 油墨适性控制项目在印刷业中可操作的有 油墨流动性控制油墨粘性控制油墨干燥性控制油墨色值的调控 油墨的适性控制 具体控制内容1 流动性的调整油墨受外力和重力作用 向四面方向流动 称为油墨的流动性 油墨流动性受粘度 屈服值 触变性的影响 油墨的适性控制 1 粘度 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纸张结构疏松 油墨粘度应小些
16、 避免掉毛 脱粉 剥离印速快 粘度要低一些网点印刷 粘度是关键 原装油墨 清晰 不变形实地块 墨层厚实平服 粘度低一些 夏天温度高 油墨粘度小 易脏版 网点扩大冬天温度低 油墨粘度大 不下墨 转移不良 所以印刷要求恒温车间 油墨粘度的调配方法提高油墨粘度添加0号调墨油3 5 降低油墨粘度添加6号调墨油 10 去粘剂 2 但含不干性物质 干燥剂稀释剂 高沸点煤油 少量 降低干燥性 结膜性油墨添加剂 3 5 油墨的适性控制 2 屈服值 使油墨开始流动的最小剪切应力 屈服值大 墨体稠硬 屈服值小 墨体稀软 3 触变性 外力作用 变稀变软 流动性增强 停止外力 油墨变硬变稠 流动性减弱 过大 不下墨过
17、小 线条变粗 网点不结实用墨铲经常搅拌墨斗中的油墨在墨斗中安装油墨搅拌器 油墨的适性控制 2 油墨粘性的调整粘性 阻碍油墨层分离的力 又叫粘着性 用Tack值表示 转速越快 粘性越大油墨用量增多 粘性增大温度低 粘性大粘性大 易拉毛 逆叠印降低速度 适当控制墨量 对油墨预热 恒温 湿压湿套印 色一色油墨粘性比前一色小粘性小 脏版 转移不良印刷速度增加 粘度下降 粘性增大用撤粘剂进行调整 油墨的适性控制 3 油墨的干燥性调整干燥过程 液态膜层变成固态膜层的过程固着阶段 不再流动 油墨中低粘度部分 溶剂 迅速渗透纸内 流动性消失 彻底干燥阶段 完全干固成膜 粘性增大 表面粘附能力低干燥形式 渗透干
18、燥 如纸箱印刷挥发干燥 如凹印氧化结膜胶印油墨 干性植物油 合成树脂为连结料渗透 固着 氧化结膜 油墨的适性控制 1 干燥过快A 印版脏版干性大的油墨极性强 低调图文并糊B 纸张拉毛早期干燥 变稠 粘性增大C 破坏橡皮布墨辊表面性能下墨困难 墨皮 D 墨色前后不一致E 墨膜晶化 表面光滑后续色墨套印不上 湿压干 2 干燥速度过慢A 连结料渗透过多 印迹无光泽 粉化B 印品背面蹭脏 油墨的适性控制 3 控制措施1 设备改进 副收纸机构 烘干机构 远红外干燥剂2 油墨干燥性改进 使用催干剂 将油墨中的抗氧化剂氧化或与之结合生成沉淀 A 红燥油 亚麻仁油酸钴 钴含量6 松香20 5号调墨油40 红褐
19、色流体物 表面开始向里干燥 不适合浅色墨 B 白燥油 铅 锰 钴盐混合燥油由内向外 全面干燥 内外同时3 催干燥用量的确定 保证墨层表面自然氧化结膜的光泽性 燥油要严格控制用量燥油对乳化有影响 用量1 3 过量 不会快干 延缓干燥 止干剂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加入植物油制成的油墨辅料具有抑制或延缓氧化聚合干燥的特性 油墨干燥速度太快 胶辊表面结皮因故较长时间停机 用喷雾器将止干剂喷在胶辊表面即可 用量0 1 0 5 油墨的适性控制 4 影响油墨干燥的因素 1 纸张A PH值 印在酸性纸比碱性纸干燥慢大多数涂料纸显弱碱性PH 7 9非涂料纸呈弱酸性PH 4 5 7B 纸张结构 非涂料纸的结构疏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印 技术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