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课件第4讲教材.ppt
全球变化4全球变化的对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行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 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制订气候公 约,联合国大会决定谈判气候公约 1992年气候公约开放签署,我国签署并批准 1994年气候公约生效 1995年气候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决定启动 议定书谈判 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此公约要求到2000年发达国家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的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全球已有186个国家参与 局限UNFCCC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公约,其有效的实施需要更具体的机制,公约并未提出强制性目标,1992年5月9日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应在2008年2012年间,使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在1990年的基线上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各国8。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 京都议定书签署国已达34个 议定书规定,必须在至少55个国家签字的90天后才能生效 中国已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该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 ,已有141个国家批准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义务编制国家信息通报,其核心内容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国家清单;制定并执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1990,2000,2020,2030,2010,2050,2075,2100,0,5,10,15,20,25,30,年,我国在世界CO2排放中的比例,1990年约占全球的10,未来可能占1525,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CO2排放量已位世界第二。2025到2030年间, CO2排放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甲烷、氧化亚氮等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低,我国人均CO2排放量目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经济增长迅速,能源结构粗放,利用效率低。 据预测20302035年后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国家人均CO2排放(吨/人,美国为什么不签订京都议定书,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受到限制 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节能和新能源技术需要开发和应用 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模式需要改变 此外对国际竞争力、就业机会也产生影响,美国担心履行议定书使能源使用成本提高,损害其经济发展,降低其国民生活水平,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对经济的影响,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加、澳、新,美国,日本,西欧,GDP损失,相对减少率(,损失在0.22.0,2.02,0.59,1.96,0.42,1.5,0.31,1.2,0.19,1.53,1.23,0.82,0.64,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对经济的影响,减排边际成本(美元/吨碳,0,100,200,300,400,500,600,700,加、澳、新,美国,日本,西欧,成本76666美元/吨碳,425,145,322,76,666,169,646,97,201,178,211,330.5,减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国家单位GDP CO2排放(千克/美元,我国单位GDP排放CO2高;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0,是少数几个以燃煤为主的国家之一。技术、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耗强度大。 调整能源结构受能源资源结构的制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面临技术和资金压力,提出者,方案,目的,从太空中减少太阳光的辐射,反对意见,这项技术是目前无法达到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向无化石燃烧的经济时代过渡,美国天文学家罗杰 安杰尔,建造一个由数万亿计的反射镜组成的装置,每个反射镜的直径为60厘米左右。 将数十万吨金属物质通过火箭射向大气层边缘外,组成一道巨大的屏障。 用飞行器在地球的大气层上部拉开一张巨型金属网 把数十亿只涂有反射物质的超压力小型气球释放到大气层的同温层,组成第二道反射太阳光线的屏障,方案之一减少太阳辐射,提出者,方案,目的,改变海洋的生态系统,促成海藻的大量繁殖,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此外,间接造成云量增加,产生降温效果,支持意见,自然杂志在2007年9月刊登了他们的构想,这一想法的基础是认为“地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反对意见,一个月后,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的专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予以反驳,“这种做法会将二氧化碳含量更高的海水引向海洋表面,可能会造成有害气体散发,方案之二让海藻大量繁殖,英国科学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和克里斯 拉普利,在海里插满200米长的空心管,管底的大阀门能够将海底营养物质的海水推向海面,提出者,方案,目的,将大气中的盐分注入云朵,从而避免部分阳光照射,延迟降雨,使云的持续时间更长,支持意见,这一方案是建立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反对意见,这种做法只能持续几周时间,因为需要有一个专门舰队,负责不断地向大气中送盐,方案之三向空气中撒盐,英国科学家约翰 莱瑟姆,通过蒸发海水来提高云的折射能力,提出者,方案,目的,提高大气层的发射能力,阻挡太阳光的照射,反对意见,科学周刊刊登了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这种做法会对臭氧层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使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加剧,方案之四向大气层添加硫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 克鲁岑,用气球或飞机向大气中散发大量硫磺颗粒,提出者,方案,目的,使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成倍增加,刺激海洋生物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支持意见,这种做法马上就可以实施,而且成本不高,反对意见,可能改变海洋的铁循环状况,方案之五给海洋施铁肥,美国“浮游生物”公司,用注入铁粉的方法来提高海水的养分,其他方案,日本提出用遗传工程方法,使海藻和海草吸收CO2快速生长后埋入挖掘殆尽的煤矿中,最终可变成“人造煤”。 英国和挪威科学家提出把CO2深埋海底,人们在为拯救臭氧层做哪些努力,1976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瑞典等国呼吁各 国停止使用氟里昂,并提出削减使用量。 1985年,20多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 1987年,加拿大召开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大会,通过了“关于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规定工业国家必须在2000年前停止使用和生产氟里昂,发展 中国家则延迟10年。 我国已经基本停止生产含氟氯烃的制冷设备,补天”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