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doc
《600MW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0MW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I 600MW 单元机组汽温控制系统分析与研究 摘要 在电厂热工生产过程中 整个汽水通道中温度最高的是过热蒸汽温度 蒸汽温度过 高或过低 都将给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过热器的出口蒸汽温度 使它不超出规定的范围 过热汽温被控对象是一个多容环节 它的纯迟延时间和时间常 数都比较大 干扰因素多 对象模型不确定 中间的测点不易取 在热工自动调节系统 中属于可控性最差的一个调节系统 串级汽温调节系统 无论扰动发生在副调节回路还 是发生在主调节回路 都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快速消除过热汽温的变化 串级控制是改 善过热汽温调节过程极为有效的方法 虽然串级调节系统
2、只比简单系统多了一个测量变 送元件和一个调节器但是控制效果却有显著的提高 本文以国电大连庄河 2 600MW 机组为例 对其汽温控制系统 SAMA 图进行研究 分 析了直流炉与汽包炉的区别以及直流炉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特点 设计思想 关键字 直流炉 串级控制 过热汽温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II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TEAM TEMPERATURE SYSTEM FOR 600MW UNIT Abstract The super 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i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3、whole steam channels in the process of thermodynamic engineering in power plant If the steam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or too low it will bring on dangerous factors We must control the super 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of the output of the super heated implement to some required range The steam temperatu
4、re object is a multi container element Its dead time and time constant is relatively big It has many disturbances Its object model is not confirmable It is not easy to measure steam temperature in the super heated implement It is the most difficult control system in the thermodynamic automatic contr
5、ol systems Cascade steam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disturbance in the loop or vice conditioning in the main loops can quickly respond to the rapid elimination of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changes cascade control is to improve the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adjustment process
6、 is extremely effective Methods although the cascade conditioning system only more than a simple measurement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and control of a regulator but 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is paper Zhuanghe power plant of Dalian has been analysised as an example its SAMA map of t
7、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analysised and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nce through boiler and drum boiler Moreover the feature and design thinking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once through boiler have been analysised Key words once through boiler cascade control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
8、ature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2 过热汽温控制简介 4 2 1 引言 4 2 2 过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 4 2 2 1 锅炉蒸汽负荷的变化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4 2 2 2 烟气侧的扰动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5 2 2 3 减温水扰动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7 2 2 4 小结 7 2 3 过热汽温控制分析 8 2 3 1 过热汽温度调节任务和重要性 8 2 3 2 过热汽温控制的难点及设计原则 8 2 3 3 过热汽温常规控制方案及手段 9 2 4 过热汽温的串级控制系统 9
9、 2 4 1 串级控制系统特点 9 2 4 2 串级控制器的选型和整定方法 11 2 4 3 过热汽温的串级系统简介 11 2 4 4 过热汽温串级系统的分析 13 3 过热汽温 SAMA 图分析 16 3 1 直流炉过热汽温控制简介 16 3 2 庄河电厂 600MW 机组汽温控制系统 SAMA 图分析 17 3 2 1 一级过热汽温喷水减温控制 17 3 2 2 二级过热汽温喷水减温控制 19 3 2 3 设计特点分析 21 4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1 1 绪论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火电厂锅炉的过热汽温控制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重大
10、影响 通常要求控制过 热汽温的变化在 5 的范围内 电厂锅炉出口的过热蒸汽温度是整个汽水行程中工质的 最高温度 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大影 温度过高 容易损坏设备 温度过低 则会降低热效率 因此 必须相当严格的将蒸汽温度控制在给定值附近 在电厂运行过 程中 机组的负荷在不断变化 过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也在不断变化 特别是大容量 机组 其动态特性变化更大 再加上燃烧不稳定等扰动因素 这些都对过热汽温控制系 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主蒸汽温度的稳定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非常重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汽温过高会使锅炉受热面及蒸汽管理金属材料的蠕变速度加快 影
11、响使用寿命 例如 12CrMoV 钢在 585 环境下保证应用强度的时间约为 10 万小时 而在 595 时 到了 3 万小时就可能会丧失其应有的强度 而且如果受热面严重超温 将会由于管道材 料强度的急剧下降而导致爆管 此外 汽温过高还会使汽轮机的汽缸 汽阀 前几级喷 嘴和叶片 高压缸前轴承等部件的机械强度降低 从而导致设备的寿命缩短 甚至损坏 2 汽温过低会使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 煤耗增大 根据理论估算可知 过热汽温降 低 10 会使煤耗平均增加 0 2 同时 汽温降低还会使汽轮机尾部的蒸汽湿度增大 不 仅使汽轮机的效率降低 而且造成汽轮机末几级叶片的侵蚀加剧 此外 汽温过低 汽 轮机转子所受
12、的轴向推力增大 对机组安全运行十分不利 3 汽温变化过大 除使管材及有关部件产生疲劳外 还将引起汽轮机汽缸的转子与 汽缸的胀差变化 甚至产生剧烈振动 危及机组安全运行 因此 工艺上对汽温控制的 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一般要求主蒸汽温度稳定在 5 的范围内 但是 汽温对象的 复杂性 给汽温控制带来了许多困难 其主要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汽温变化 的因素很多 例如 蒸汽负荷 减温水量 烟气侧的过剩空气系数和火焰中心位置 燃 料成分等都可能引起汽温变化 汽温对象具有大迟延 大惯性的特点 尤其随着机组 容量和参数的增加 蒸汽的过热受热面相对于蒸发受热面的比例加大 使其迟延和惯性 更大 从而进一步
13、加大了汽温控制的难度 汽温对象在各种扰动作用下 如负荷 工况 变化等 反应出非线性 时变等特性 使其控制的难度加大 由于过热器正常运行时的 温度己接近钢材允许的极限温度 强度方面的安全系数也很小 因此 现代大型机组对 过热汽温参数要求很严格 通常中高压锅炉过热汽温的暂时偏差不允许超过 10 长 期偏差不允许超过 5 总之 过热汽温是火电机组的主要参数 由于过热器是在高温 高压环境下工作 过热器出口汽温是全厂工质温度的最高点 也是金属壁温的最高处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2 工艺上允许的汽温变化范围又很小 汽温对象特性呈非线性 影响汽温变化的干扰因素 多等 这些都使得汽温控制系统复杂化
14、因此正确选择控制汽温的手段及控制策略是非 常重要的 1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锅炉过热汽温系统属于典型的多容环节 其对象具有较大的迟延及参数摄动特性 目前 电厂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有很多采用常规 PID 串级控制方式 并多采用喷水减 温的方法来维持过热汽温 一般说来 常规 PID 控制具有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且稳态精 度较高等优点 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 1 过热汽温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或较复杂 且具有较大的迟延和时变特性 这就是使得 PID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很难实现最优 2 理论和仿真研究都表明 过热汽温串级系统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常规 PID 控制器 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参数整定无法同时兼
15、顾系统的汽温响应特性和抗扰动特性及对象参 数摄动情况下的鲁棒稳定性 3 PID 控制器的线性控制律难以克服过热汽温对象所具有的大滞后和大惯性特性 因此 当系统出现突发性干扰和模型或设定值突变时 常引起被控量的较大偏差 而这 对于过热汽温控制来说 是不允许出现的 Smith预估控制是克服被控对象大惯性 大迟延特性的有效方法 但缺点是抗干扰能 力差 模型适配能力差 这是制约Smith预估控制应用的主要原因 自校正 Smith预估 控制方法通过对被控对象建立精确模型 来预估对象的实际输出 进而调整PID控制器的 参数 从而对主控制器的输出量做出补偿 但是 这种方法由于仍然依赖对控制对象的 精确建模
16、因此 无法从根本上克服Smith预估控制的缺陷 常规PID串级控制系统仅利用导前汽温信号和过热汽温信号进行控制 当惰性区的对 象惯性和迟延较大时 控制品质较差 但是利用状态变量控制理论 通过设计状态观测 器 可以实现状态重构 这样就可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各种新型控制策略 以提高过 热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 通过在副回路中采用PID控制 同时 根据主回路等效对象 考虑到副回路的快速跟踪特性 将主回路控制对象等效为导前汽温 出口汽温对象 设计中间状态观测器 构成各种状态变量 PID控制系统 不过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同 样对控制对象精确模型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语言推理的控制方法 适用
17、于对象输入 输出关系具有不确定 性的系统 也适用于具有大惯性 大迟延对象特性的系统 近年来 基于模糊控制的一 些新型控制策略已在大型单元机组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中得到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成功 应用 此外 近年来基于遗传算法GA Genetic Algorithms 遗传算法 的PID 参数优化算 法 根据性能指标构建适应度函数 通过随机搜索以获得最佳的PID参数 而传统GA方法 存在早熟问题 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 为基础的变参数PID控制策略研究得到重视 为了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3 使变参数PID控制取得更好的性能 提出了鲁棒整定的思想 并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设 计参数的鲁棒优化调整
18、通过对具有严重参数不确定性 多扰动以及大迟延的电厂主蒸 汽温度被控对象进行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免疫反馈和遗传机制的免疫遗传算法具 有全局优化的能力 对变参数PID控制的参数优化设计是成功和有效的 使得具有多模型 特性的汽温控制系统在不同的负荷下均获得很好的控制品质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4 2 过热汽温控制简介 2 1 引言 现代锅炉的过热器是在高温 高压条件下工作的 锅炉出口的过热蒸汽温度是整个 汽水行程中工质的最高温度 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重大的影响 锅炉过热器的任 务是将汽包出来的饱和蒸汽加热到一定数值 然后送往汽轮机去做功 通常称减温器前 的过热器为前级过热器 减温器
19、后的过热器为后级过热器 锅炉过热器是由辐射过热器 对流过热器和减温器组成的 高压以上的大型锅炉大多采用辐射 半辐射与对流型多级 布置的联合型过热器 过热器的蒸汽高温段采用对流型 低温段采用辐射或半辐射型 以降低受热面管壁钢材温度 对流过热器布置在锅炉烟道内 它的受热面由蛇形管并联 组成 其进出口分别由联箱连接 由于过热器承受高温高压 它的材料采用耐高温 高 压的合金钢 过热器正常运行时的温度已接近钢材容许的极限温度 强度方面的安全系 数也很小 因此 必须相当严格地将过热汽温控制在给定值附近 例如 亚临界压力机 组的主蒸汽温度通常要求其暂态偏差不超过 8 中 高压锅炉过热汽温的暂时偏差不容 许超
20、过 10 长期偏差不容许超过 5 这个要求对于汽温控制系统来说是非常高的 汽温过高会使过热器和汽机高压缸承受过高的热应力而损坏 汽温过低又会降低机组的 热效率 影响经济运行 2 2 过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 2 2 12 2 1 锅炉蒸汽负荷的变化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锅炉蒸汽母管压力或汽轮机调速汽门开度的变化都会引起锅炉蒸汽量变化 当蒸汽 量变化时 沿过热器管整个长度各点的温度几乎同时变化 过热器出口温度的阶跃反应 曲线如图 2 1 a 所示 其特点是 有迟延 有惯性 有自平衡能力 且 TC较小 虽然在蒸汽量扰动作用下汽温变化的特性较好 但是不能作为调节手段 因为蒸汽负荷 是由用户决定的 同时 对
21、流式过热器和辐射式过热器的出口汽温对负荷变化的反应是 相反的 其静特性如图 2 1 b 所示 当蒸汽量增加时 通过对流式过热器烟气增加 炉 烟温度也随负荷增加时 炉膛温度升高较少 此时炉膛辐射作用多传给过热器受热面的 热量比锅炉蒸汽量的增加所需热量要少 因此当负荷增加时 辐射式过热器口温度下降 近代大型超高压锅炉 由于蒸汽过热所需热量份额的增大和水的汽化所需热量份额减少 的结果 因而把一部分过热器受热面布置在辐射受热区 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 一样 也是布置在平烟道中 所不同的是 对流式过热器的前面布置有对流管束 如防 渣管 他是以对流方式进行换热的 而半辐射是以辐射方式接受热量 半辐射式
22、过热器 又称为 屏式过热器 通常锅炉过热器以对流方式吸热比辐射方式吸收的热量多 因此 总的出口汽温将随负荷的增加而升高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5 图 2 1 蒸汽量变化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a 动态特性 b 静态特性 2 2 2 烟气侧的扰动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由于过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 过热器出口汽温反应了蒸汽带走的热量和从烟气侧吸 收的热量之间的热平衡关系 所以凡是影响烟气和蒸汽之间换热的因素都是对汽温的扰 动因素 在烟气侧 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速的变化都会使过热汽温变化 而影响烟气温度 和烟气流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给粉机给粉不均匀 它是炉膛温度和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发生
23、变化 从而改变了过 热器的吸热量 使过热汽温发生变化 2 煤中水分的改变 煤的水分需要吸收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因此水分增加将降 低炉内温度水平和辐射放热量 另一方面 由于烟气容积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 对流放热增大了 一般来说 对流放热的增加大于辐射放热的减少 这就使得对流过热 器出口汽温有所提高 反之 如果煤的水分减少 过热汽温就下降 3 蒸汽受热面结渣 它使传热恶化 降低了蒸发量 同时提高了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结果使对流过热器吸热量增加 过热汽温上升 4 过热空气系数增加 这一方面会使烟气量增加 烟气流速提高 另一方面过剩空 气在炉内又要吸收燃料放热有所降低 因此当过剩空气量增加时 会
24、使炉内温度水平和 辐射放热有所降低 但是 对流放热的增加比炉温降低对汽温的影响大 所以过剩空气 系数增加 最终会使过热器出口汽温升高 5 给水温度变化也会影响汽温变化 当给水温度降低时 为了维持一定的蒸发量就 要增加燃料和送风量 这样使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和烟气量增加 因为过热汽温上升 如果在给水温度降低时燃料量保持不变 则蒸发量就会相应减少 过热汽温同样是上升 的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6 6 火焰中心位置改变 例如 由于煤粉细度变粗或喷燃器角度上升都使火焰中心位 置上移 反之 则下移 由以上分析可知 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使过热器出口汽温经 常发生变化 在烟气侧扰动下汽温变化的阶跃反
25、应曲线如图 2 2 所示 其特点也是有自 平衡 有迟延 有惯性 其迟延时间与烟气侧的扰动以及锅炉运行工况有关 由于烟气 侧的扰动是沿过热器整个长度使烟气传热量同时变化的 所以汽温变化反应较快 因此 可以利用烟气侧的扰动作为调节的手段 例如 烟气在循环 改变流经过热器的烟气流 量 和改变喷燃器角度 这种调节方法将使锅炉结构上带来不少困难 图 2 3 是某电厂 的 HK 10 2 型高压锅炉利用回转式喷燃器调节气温时 对象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试验曲线 由图 2 3 a 可知 参与调温的喷燃器的数目越多 则调温的幅度越大 且过热器出口汽 温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喷燃器角度 其正值为向上偏转角度 负值为向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00 MW 单元 机组 温控 系统分析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