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培训.ppt
《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培训.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一课资料网上搜索。
1、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主讲 欧阳瑛奇2017年06月 企业核心才能 企业优于別人 且为別人无法取代的能力 是企业重要无形资产 能夠创造绩效与利润的能力 一般而言 短交货期 低成本 快速响应系統 高度的顾客满意 极低的不良率 快速的研发 不断自我创新的能力 高度共识的企业文化 灵活的财务投资管理等都是企业的核心才能 质量 企业的核心才能之一 目录 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意识质量的相关知识我们如何去做如何去控制质量意识的建立 7 常见缺乏质量意识8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8 ISO八大原则9 解释质量在工作中的运用10 品质要靠大家维护 质量的思考 2 为什么质量控人员天天找我麻烦 3 质量关我什么事 1 质
2、量是什么 4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质量管理的三大目标 什么是质量 定义 ISO9000对质量的定义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 包含隐含的和需要规定的 许多情况下要求是会随时间改变的 TS16949对质量的定义在ISO9000的基础上增加了客户的特殊要求 思考 1 是满足谁的要求 2 顾客的要求包括什么 顾客的要求包括 1 质量要求 包括性能 外观 可靠性 2 交付 数量 时间 地点 3 特殊性及潜在要求例如 交货数量 交货时间 尺寸公差要求 表现为图纸 表面无锈无磕碰无裂纹要求 硬度要求 组织结构等要求 企业宗旨 为顾客创造价值质量方针 顾客满意是我们的职责 顾客忠诚是我们的方向
3、 产品质量的具体内容 具体质量特性 产品的质量特性很多 但是归纳起来 从大的方面讲包括产品的性能 寿命 可靠性 安全性 经济性这五个方面 以液压动力钳为例具体图示如下 2 质量与 我 有什么关系 1 木桶理论 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合作生产出来的 可是一些个别的不合格品是个别人生产的 2 每个人员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要求 并且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要求 就是对品质在做贡献 3 产品的质量与每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 因为客户要根据我们产品的品质来决定订单量大小 客户在采购我们的产品时要和市场的产品做比值比价分析 只有在质量上让客户满意才能留得住客户 4 说的远一点 产品质量也
4、是一种社会责任 一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 取决于桶壁的那块最低的木板 而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高的木板 同样 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那个质量最差的零部件 而不是取决于那个质量最好的零部件 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木桶效应 如何看待质量控制 1 生产顺利进行 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进行2 顾客满意 没有投诉3 有了绩效 1 生产不能顺利进行2 天天返工 返修 顾客投诉3 没有绩效 甚至是罚款和辞退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1 了解客户要求 如何去了解客户要求 现各工序的客户要求主要来源于图纸 控制计划 作业指导书 图纸中规定了产品的尺寸要求及技术要求 控制计划中明确了产品规范 作业指导书上明确了产品判断的标准及不良
5、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 按照客户要求去完成 熟悉检验标准了解操作规范 3 自检互检专检 自检就是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的产品是否满足图纸 作业指导书 控制计划的要求 互检是上下工序或者同类工序不同操作者相互检查 专检是由过程检验人员来完成 4 零缺陷思想 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 返工 是我们作为一个生产一线员工最讨厌的事情 返工就意味着我们以前的某些工作没有做好 现在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以前的工作 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给公司和个人都带来麻烦 5 做好标识 对产品状态的标识是避免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同时为了避免混料 6 数据记录 及时性 真实性 完整性 7 现场5S 推行5S能提升企业形象 减少
6、故障保证品质 养成节约习惯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库存周转率 缩短作业周期保证周期 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加强安全减少隐患 8 品质保证的三不政策 不接受不良品 不制造不良品 不流出不良品 当你发现不良的时候你有责任和义务提出来 不要让它往下一道工序流 流到后面的工序你就有责任了 9 设备维护 正确操作设备 设备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定期润滑等 我们应有的共识 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企业成长及获利 我们追求三贏的效果 我们应有的共识 设计Design有需求的好产品价值创新 生产Production更好的产品 我们理解成功的秘决 产品 产品 产品 市场Market好的产品区隔竞争者
7、 质量意识 观念改变 行动才会改变行动改变 习惯才会改变习惯改变 人生才会改变 为什么我不早改变自己的观念呢 全因为当初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什么是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中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质量意识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质量意识 就是在主观上追求产品质量更好或工作质量更好 时刻关注工作成果 对顾客 对公司负责的工作态度 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 企业以质量求生存 求发展 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质量意识的确立不是口头上说说 在纸上画画就大功告成了 有了质量意识 还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播 通过管理工具去加强 通过规章制度去固化
8、通过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能去贯彻 加速转变旧的 落后的质量观念 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流到员工的血液中去 让员工把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变成自觉行动 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史 企业应在质量意识教育中 培植企业文化 增强职工的团队精神 才能真正把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充分体现质量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质量意识的具体内容 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设计是产品质量的核心 好的产品是怎么来的 不是检出来的 绝大部分是设计和工序上生产出来的 不是检查出来的 谁生产不合格的产品 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不接受不合格产品 不制造不合格产品 不移交不合格产品生产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产品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质量改进是个没有终点的连续性
9、活动 停止就意味着开始倒退第一次就做好格守职业道德 树立职业形象严守工作程序 只有100 才算合格 对很多事情来说 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 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 从手中溜走1 的不合格 到用户手中就是100 的不合格 有位外资公司的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 我要做的事情 不会让任何人操心 任何事情 只有100 才是合格 99分都是不合格 60分就是次品 半次品 影响质量的因素 材料 机器 人 影响 质量 的 因素 方法 环境 4M1E 质量管理的七大手法 1 特性要因图追原因2 直方图显分布3 柏拉图抓重点4 管制图找异常5 散布图看相关6 查检表集数据7 层別法
10、作解析 解决质量问题的九大步骤 1 发掘问题2 选定题目3 追查原因4 分析资料5 提出办法6 选择对策7 草拟行动8 成果比较9 标准化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品 管 全面质量管理 的 质量统计 进 检验员 化 作业者 领班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6 品管 无知 觉醒 启蒙 懂事 成熟 精进 时代的前进 质量概念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质量的概念也随着不断深化 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 符合性质量 适用性质量 和 广义质量 1 符合性质量的概念 它以 符合 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 符合标准 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符合 的
11、程度皮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质量的定义 认为产品只要符合标准 就满足了顾客需求 规格 和 标准 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过去认为是先进的 现在可能是落后的 落后的标准即使百分之百的符合 也不能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同时 规格 和 标准 不可能将顾客的各种需求和期望都规定出来 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 2 适用性质量的概念 它是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 从使用角度定义产品质量 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 适用性 即 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 适用性 的质量概念 要求人们从 使用要求 和 满足程度 两个方面去理解质量的实质 质量从 符合性 发展到 适用性 使人们对质量认
12、识逐渐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 顾客对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决定他们想要服务于哪类顾客 是否在合理的前提下每一件事都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 3 广义质量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总结质量的不同概念加以归纳提炼 并逐渐形成人们公认的名词术语 即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 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 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的需要 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含义 贯彻2000版9001标准 就是贯彻广义的质量概念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过程方法 增值 过程定义 乌龟图 QIT质量改进小組 选定题目 质量管理活动 QCC质量管理圈 MIR质量改善提案 P
13、DCA管理循环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 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P Planning 计划职能包括三小部分 目标 goal 实施计划 plan 收支预算 budget D design 设计方案和布局 C 4C 4C管理 Check 检查 Communicate 沟通 Clean 清理 Control 控制 A 2A Act 执行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Aim 按照目标要求行事 如改善 提高 PDCA管理
14、循环 持续不断循环改进 戴明的PDCA循环 戴明的PDCA循环 PDCA循环的七个步骤分析现状 发现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 提出解决措施并执行 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 制定相应标准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戴明质量管理 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提倡新的质量观念 不容忍劣质产品 摆脱对大批检验的依赖性 要依靠统计质量控制技术 要求供货者提供质量统计资料 持之以恒地改进规划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质量 培训全体员工 向全体员工提供合适的 正确的工作工具和工作条件 鼓励信息沟通 鼓励不同
15、部门协作解决问题 不搞流于形式的质量运动 取消定量的工作任务标准 通过持之以恒地改进质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消除妨碍员工工作热情的障碍 以提高工作质量 通过不断灌输质量专业知识以适应产品 生产和工艺迅速更新的需求 明确高层次质量管理部门对于质量的永恒义务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客户投诉与成本 丟单 退货 赔偿等 PPM 质量成本 1 预防成本 指为了防止劣质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成本 例如进行新产品评审 质量教育和培训 质量改进班组会议 质量策划 供方能力调查和质量部门员工的工资等 2 鉴定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性能要求而开展的测量 评估或审核成本 例如入厂检验 过程检验和最
16、终检验成本 测量和检测仪器设备的核准成本 等等3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产品之前 或者向顾客提供服务之前所发生的成本 如废品 返工 重新检查检验 原材料评审以及产品降级而引发的成本 4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向顾客交付或者装运产品之后 以及向顾客提供服务期间或之后所引发的成本 如顾客投诉处理 退货 保修以及产品召回等成本 补救与顾客忠诚 补救是一柄 双刃剑 有可能对企业形象造成伤害 就像一个人买了一个名贵的瓷器 如果不小心摔碎了 尽管修补好了 但由此而形成的裂缝却会永远地存在下去 失去顾客的代价 把一个现有顾客培养成一个忠诚顾客的费用 1 赢得一个新顾客的费用 5 重新赢得一个不满意顾客的费用
17、12 质量管理的五不放过原则 质量意识的建立 5 有效措施不纳入 不放过 标准化 4 纠正措施不验证 不放过 成果比较 3 纠正措施不落实 不放过 草拟行动 2 责任分不清 不放过 选择对策 1 原因找不到 不放过 追查原因 质量管理中需做到 制造单位过程质量管理的四不政策 一不 不收不良品 用合格品二不 不做不良品 做合格品三不 不流不良品 给合格品四不 不出不良品 卖合格品 质量意识的建立 质量意识的建立 4H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的建立 质量检验异常 质量异常报告 停机或停产 原因分析 通知责任单位采取纠正 改善措施并回复对策 改善效果验证 NG OK 合格继续生产 追溯已制品进行再确认 不
18、合格品扣留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作业 NG 放行 OK 5 4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质量意识的建立 常见缺乏质量意识 1 超差产品侥幸使用 2 工序突变 在公差內突变视为正常 导致后果 1 装配工序不合格上升 2 不合格品流出厂外 客诉隐患 缺乏质量意识 尺寸超差0 01mm 从上限跑下限 公差变异 上次都沒问题 这次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反正在公差內 管他呢 习惯成自然 不良当良品 导致后果 客户抱怨质量不良 一直都是这样 应该没问题 旧观念常识 缺乏质量意识 自主检查不落实 导致后果 异常发生不能及时发现 1 后工序不合格率上升 2 不合格品流出厂外 客诉隐患 弄虚作假 哎呀 这台设
19、备很稳定 不会有问题啦 放心的填吧 瞧他 可真笨 这台设备已有1个月没有问题 还要确认 缺乏质量意识 物料標示不清 导致后果 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在一块 混杂产品流出厂外 客诉抱怨 整理整顿 就放在这好了 等會我马上來拿 咦 这是什么产品 干脆报废 咦 这是什么产品 看起來是合格品 装上使用 缺乏质量意识 小事变大事 小小错误嘛 缺乏质量意识 忽视影响产品质量隐患 客户报怨 那边在施工灰尘好大呀 小小灰尘 不用管它 缺乏质量意识 标准制定不清 导致后果 执行状况因人而异 客户抱怨 这个作业标准到底是何意思 可能是 就这样做吧 缺乏质量意识 1 质量意识淡薄2 存在侥幸心理3 习惯性思维 无法提供
20、客户需求质量4 执行不彻底 敷衍了事 最终被淘汰 反思 A 好的质量就是高的质量B 质量只牵涉到有形的事务C 质量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作事原則D 质量是 差不多就可以了 错误的质量观念 A 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B 质量的标准是由市場 客户来决定的C 质量是环环相扣的过程D 质量就是符合顾客的需求E 质量看得見 过程是关键F 第一次就做好 一开始就符合要求 正确的质量观念 1 突破旧有思维模式2 细微处着手3 从我做起4 全面质量管理 贯彻制度 改善 全面质量管理 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公司所有阶层的全体员工 为达成顾客满意所做的一种承诺 也就是对所有产品和服务质量作持续不断的改进
21、3 全员参与 唯有全员参与来推动 改变和行动 才能达成持续不断的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2 持续不断的改进 要持续領先 必须不断改进 1 顾客为先 顾客永远第一顾客包括公司內部以及外部的顾客 ISO9000的八大原则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 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4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 管理
22、的系统方法 识别 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 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 持续改进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8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 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解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企业依存于顾客 因此 企业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 就无法生存下去 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 将其
23、转化成企业的质量要求 采取措施使其实现 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 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 加强与顾客的沟通 通过采取改进措施 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 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分析市场变化 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以创造竞争优势 2 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企业的关键作用 为了全体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以体现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以及在质量方面所追求
24、的目的 应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国内外环境 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规划企业的蓝图 质量方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并与企业的宗旨相一致 最高管理者应将质量方针 目标传达落实到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层次 让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 为了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身体力行 建立 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 识别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 并管理这些过程 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为了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最高管理者应亲自主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并确定持续改进和实现质量方针 目标的各项措施 3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
25、他们的才干为企业带来收益 全体员工是每个企业的根本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 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 所以应赋予各部门 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限 为全体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通过教育和培训 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能力 发挥员工的革新和创新精神 共享知识和经验 积极寻求增长知识和经验的机遇 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样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4 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认为是过程 企业为了有效地运作 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 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员工 质量 意识 培训
